70%台人缺鎂!恐增罹癌風險 醫點名「7類人」最危險

▲▼職場,上班族,社畜。(圖/翻攝PAKUTASO)

▲有70%台灣人缺鎂,但症狀不容易被察覺。(示意圖/翻攝PAKUTASO)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鎂」為人體必需礦物質,在300多種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約有70%國人鎂攝取不足,然而缺鎂症狀卻不易被察覺,長期恐引發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與癌症發生。他建議平時可攝取富含鎂的紫菜、堅果類、全穀類和深綠色葉菜類及海鮮。另也點名缺鎂7大高風險族群,可直接補充營養保健品。

如何知道自己缺鎂?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粉專衛教,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的鎂攝取大多僅達參考攝取量的80%,要評估鎂的缺乏並不容易。臨床上,缺鎂的症狀大多不具有特異性,常見的有腸胃不佳、疲勞虛弱、肌肉緊繃、易怒急躁、記憶力下降、壓力大與心跳異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糖,糖尿病。(圖/達志/示意圖)

▲長期缺鎂恐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示意圖/達志)

魏士航表示,當人體缺鎂時,血清鎂通常還是正常,若連血清鎂都降低「那就是嚴重不足了」,長期下來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大為提升,而國人中就有10~20%血清鎂偏低:

1.糖尿病:鎂通過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同時也提升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活性,來幫助血糖的穩定。

2.骨質疏鬆:鎂在骨骼結構中具有包覆鈣質的功能,同時也可以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降低蝕骨作用,防止骨質流失。

3.心血管疾病:鎂直接影響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鬆弛能力,從而影響血壓調節。缺鎂時血管內皮細胞也會受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

4.癌症:鎂作為酶輔因子,參與DNA修復機制。鎂缺乏可能引發腫瘤發生及影響癌症風險和預後。

5.神經系統疾病:鎂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神經元自發去極化的功能。缺鎂和偏頭痛、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焦慮及憂鬱都有關係。

魏士航說明,鎂有助於改善血糖、維繫心血管健康、強化骨骼、促進放鬆和神經修復,還能放鬆肌肉、提升睡眠品質。想要補足鎂,只要營養均衡、從天然食物中就能取得,不過他也提醒,現代人飲食包含許多過度加工食品,排擠含鎂食材的攝取;再者,現代的土壤因過度開發,其養分含量已不如從前。

▼深綠色葉菜類也含有豐富的鎂。(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地瓜葉,青菜,燙青菜,蔬菜。(圖/記者李佳蓉攝)

現代人普遍處於高壓狀態,魏士航說,鎂缺乏與壓力調節能力降低有關,長時間處於壓力下也容易導致鎂的過度消耗。他建議「7大缺鎂高風險族群」除了飲食要均衡外,可考慮從營養品來補充鎂:

1.壓力大的族群

2.外食族、常吃加工食品(特別是精緻糖分)

3.愛攝取咖啡因飲料者

4.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病史

5.長期服用胃藥、利尿劑等藥物

6.酗酒者

7.年長者

►看更完整內容:魏士航醫師 航向健康減重新體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