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齊控」恐是強迫症作祟! 精神科醫解析高危險群

▲焦慮症,精神疾病,魯蛇,魯魯,宅男,難過,崩潰,精神崩潰,憂鬱。(圖/pakutaso)

▲容易焦慮、負面思考的人是強迫症高危險群。(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總是反覆檢查同一件事、狂洗手、擺放東西要成雙成對等行為,小心是強迫症作祟!醫師指出,強迫行為除了明顯的重複動作,心裡活動如數數、默念、策畫過程等也算是,通常「內顯性格的人、較容易難過、焦慮、孤單、負面思考」等人是高危險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表示,有些人出門頻繁反覆檢查電器、瓦斯,也有些人擺放物品一定要成雙成對,更要對得整整齊齊,有時候這些行為和一般正常行為「因為喜歡而去做」不同,強迫行為屬於自身「並不想做」,卻停不下來,因而受苦,形成惡性循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唐守志說明,強迫症約有1/4是在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發作,男生在10歲前發病機率較女生高,但成年後比例相當,35歲後很少發生,一般而言,強迫症原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體質、大腦神經迴路、心理與社會環境因素有關,通常是慢慢發生,據統計,產生強迫想法及行為到就醫治療,大約需7、8年時間。

強迫症在精神醫學領域,可以是「想法、衝動或是心像(mental image)」,屬於一種無法控制的「侵入性想法」,自身也不想要,為了轉移這種想法,出現了強迫行為(Compulsion)。而醫學上還會加上客觀條件,如果強迫行為在一天裡占據大於1小時以上,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並排除其他心理疾病,可診斷為強迫症。

而強迫症也有高危險群,唐守志指出,通常是內顯性格的人,較容易難過、焦慮、孤單、負面思考都是高危險群,其次像是神經迴路從皮質到紋狀體再連結到視丘的過程受到影響,也可能生病,值得注意的是,若是直系血親有強迫症,得到的機率較高。

根據研究,長期追蹤病人大約3、40年時間,未治療的人,隨著生命歷程變化,2成會改善症狀,仍有8成不會好轉,而接受藥物結合心理治療的人,約有3至6成的療效。

唐守志說,目前藥物以抗憂鬱劑為主,劑量會比治療憂鬱或焦慮症強,治療時間也較長,病人需耐心配合,至少三個月,才能判別藥物劑量是否有幫助,而心理治療則採認知行為及精神動力取向治療,目前也有大腦深度刺激的新療法,仍在研究探討中。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