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澱粉!近6成糖友血糖控制不及格 醫籲加強「飯後監測」

血糖,糖尿病。(圖/達志/示意圖)

▲近6成糖友血糖控制不及格!醫籲「飯前飯後」都要測血糖。(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糖尿病佔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最新調查顯示,有近6成患者糖化血色素未達標。醫師表示,忽略「飯後血糖」監控,是造成血糖失控主因,飯前血糖不足以代表患者血糖控制全貌,呼籲患者應從飯前飯後血糖比對,檢視是否需調整飲食或用藥。

糖化血色素濃度反映8至12週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一般正常值在4.0-5.6%之間,數值在5.7-6.4%之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之風險;數值大於等於6.5%則確診為糖尿病。一旦確診,糖化血色素應控制在7%以下,否則每增加一個百分比,截肢、死亡風險都會大幅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胡啟民表示,糖尿病照護已邁向個人化時代,對於不同年齡層,應該與不同照護方案。年長者最害怕疾病引起失明、截肢與洗腎,因此,針對年長者需更重視共病與併發症照護。近年來年輕患者也有增多趨勢,為避免畢生受盡折磨,延緩疾病引起的病變、便利用藥策略及改善生活品質,也成了最迫切的需求。

白飯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國人與澱粉為主食,飯後血糖上升幅度也較西方人高。(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胡啟民提到,雖然目前衛教皆建議,需在飯前測量血糖,但國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上升幅度高於西方人,呼籲患者從「飯前與飯後血糖」全面審視自身控糖成效,若兩者差距超過60mg/dL,代表飲食中的醣類攝取過量,應調整烹煮方式,或重新選擇食材。

目前已有許多口服與針劑治療可協助患者控制血糖,其中複方控糖筆涵蓋多種糖尿病治療機轉,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減少患者施打頻率,提升用藥方便性。胡啟民呼籲,患者除了改善生活型態,也應養成監測「飯前與飯後血糖」的習慣,時時對照兩者數值,即時與醫師溝通、調整治療方式,進一步杜絕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