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蔚承 圖/pixabay
你愛吃糕點、餅乾、乳酪嗎?國外研究發現,這些加工食品當中經常添加的防腐劑,可能引發肥胖及糖尿病。
防腐劑會提高肥胖和糖尿病機率?
這種防腐劑是丙酸。一篇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發現,用低劑量的丙酸餵食白鼠,結果白鼠的體重增加並出現胰島素抗性,也就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前兆。而同一項研究也在14位志願者做人體試驗,結果他們的血糖和胰島素分泌也升高了。
主要研究者,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荷塔米斯力基爾(Dr. Gokhan Hotamisligil)說,這不表示所有食品添加物都是不好的,而是想了解長期食用這類防腐劑是否會造成人體肥胖或罹患糖尿病。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內分泌學助理教授蓋勒格(Emily Gallagher)表示,目前還不能斷定防腐劑有害,但這是一項具前瞻性的研究,支持學界長久以來加工食品防腐劑的使用量,也提醒消費者,為了健康,購買食品前要多看看標示。
防腐劑、抗氧化劑可能會影響內分泌
針對這項研究,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炳輝認為,這是個新角度來看防腐劑的影響。「一般對於防腐劑、抗氧化劑大多是毒性的研究,但對於消化系統、肝腎系統影響的研究較少,但防腐劑、抗氧化劑對身體確實有影響。」
陳炳輝指出,美國曾有一個常用食品抗氧化劑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的研究,發現BHT會影響消化系統對大腦傳送的信號,導致體重增加,「當吃飽時消化系統會傳訊息給大腦,人就不會繼續進食,但BHT會影響信號傳輸,大腦收不到飽食的訊息,食量增加、體重跟著上升。」
防腐劑種類很多,而研究中使用的丙酸是一種毒性較低的防腐劑,一般會使用在麵粉中,因此糕點、麵包、餅乾都有可能吃得到,「雖然毒性低,但劑量決定毒性,如果一次吃太多,可能產生如過敏、氣喘、消化道系統受損、頭暈、肝腎毒性等問題。」
他也補充,防腐劑和抗氧化劑不同。抗氧化劑一般添加在油脂較多的食物中,如泡麵的油包或洋芋片,因為油碰到高溫、空氣就容易氧化、酸敗,抗氧化劑就能防止油脂氧化;防腐劑主要是抑制食物細菌、黴菌滋生,達到預防食物壞掉的目的。
(餅乾、糕點、洋芋片等零嘴都含有防腐劑或抗氧化劑來防止食物腐敗。圖片來源:pixabay)
天然防腐劑比化學的安全?
消費者常有「天然比化學好」的想法,但對防腐劑來說未必如此。天然防腐劑如鹽、糖、香料等等日常生活中就吃得到的食材,但實驗發現,觀察急性毒性的半數致死率(到某一個劑量後,實驗白鼠死亡數量超過一半),鹽每公斤是3克,毒性比較強的防腐劑冰醋酸鈉為每公斤10克,常見的抗氧化劑維他命C為每公斤11克。
「相較於防腐劑要吃到10公克,每公斤的鹽吃3克就有死亡的風險,所以天然的不一定比化學的安全,而且鹽是每天都吃得到的,防腐劑還不一定,」陳炳輝說,這也是為什麼醃漬物不要吃太多的原因。
(鹽是常用的天然防腐劑,但研究證實,鹽其實比化學防腐劑的傷害更大。圖片來源:pixabay)
防腐劑吃太多 即使劑量合乎規定還是有風險
常看到加工食品標示滿滿的添加物、防腐劑,儘管都合乎使用量的規定,但吃進這麼多種類的防腐劑是否也會有危害?陳炳輝說,很多廠商覺得兩種防腐劑效果更好,但不同的防腐劑間可能會有加乘效果,副作用也加倍,例如丙酸和其他防腐劑合用,可能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致病風險,「雖然目前研究不多,但須要注意,」他也呼籲廠商,如果用一種就夠,就不需用到兩種、三種,「這樣可能傷害消費者健康,還增加成本,何必呢?」
所以到底防腐劑是好是壞?陳炳輝認為可以參考研究結論,但也不用因噎廢食。
為了防止食物腐敗和食物中毒,添加防腐劑有其必要,但只要合理使用,不用把防腐劑當作敵人。
避免吃到過量防腐劑 可以做3件事
加工食品充斥市面,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吃到,那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吃到種類過多、過量的防腐劑呢?陳炳輝建議可以做到以下3點:
1.看清楚標示,成分表中防腐劑太多的就儘量不要購買,「國外已經興起潔淨標示(clean label)運動,講求添加物愈少愈好,所以消費如果者能選擇較少甚至不含防腐劑的產品,也能起到抵制作用,」陳炳輝說。
2.多吃天然的或原型食物
3.散裝食品或來路不明的食品不要購買,如果要購買散裝食品,也要挑選有明確的標示,註明生產日期、有效期限、原料和添加物資訊、廠商聯絡資料的產品。沒有完整包裝的食品安全風險更大,「食品透過包材可以有防菌、隔絕光線、空氣和水氣的效果,」陳炳輝指出,沒包裝又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業者為了延長食品的展售期限,可能會添加過量防腐劑。
延伸閱讀: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