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面膜」你敢用嗎?2招避開黑心貨...小心敷錯臉爛

謝玠揚的實化實說

謝玠揚的實化實說 謝玠揚

台大化工博士,醫美保養品牌霓凈思創辦人。 常有家人朋友拿聳動的食品新聞、產品廣告來問我「這些是真的嗎?」生活中雖然充滿了化學元素,但這些難懂的名詞讓人頭昏其實化學沒有什麼難懂的,只要有正確的資訊,就不容易被蒙..

▲敷面膜。(圖/記者蔡靜宜攝)

▲台灣2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平均敷掉12片面膜。(圖/記者蔡靜宜攝)

文/謝玠揚

亞洲人熱愛敷面膜,台灣人更是箇中翹楚,根據統計,台灣2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平均敷掉12片面膜,一年消耗掉將近1億片!其中最受歡迎的要屬平價面膜了,你看陸客、香港人來台灣,必掃的就是美妝店的台灣面膜:「幫我買2箱!這牌子好用又便宜啊!」

隨著面膜越賣越便宜,朋友開始問我一個問題:「那些便宜的面膜...真的能用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這樣的顧慮也是理所當然的。這幾年有黑心食品、黑心餐具,當然也會懷疑是否有黑心面膜。網路上甚至有KUSO的影片,就是在講大陸女生用了黑心螢光劑面膜,之後夜裡臉都會發綠光。影片當然是誇大搞笑的,但也反映了消費者心中的憂慮:會不會買到黑心面膜?要怎麼分辨呢?

判斷準則一:價格

不論是台灣本地,還是日系、韓系的「平輸水貨」,有兩個很簡單的方法來初步篩選面膜:價格和通路。

先說價格。一個單片包裝的面膜,大概是3個部分構成的:面膜布、精華液、鋁袋。如果以最低規格來計算,用最普遍的水針布,搭配最簡單的基本保濕精華液,鋁袋也是最樸素的單色印刷的話,除了材料成本,加上攪料、充填、封膜等等人工費用,一片面膜的成本,大概是在4~6塊上下。

「謝博士,還滿便宜的啊~」

這可是成本喔!如果再算上紙盒印刷、網路購物的運費、通路及品牌商的利潤的話,一片最最基本款的保濕面膜售價,不太可能低於10元;如果還要追加「美白」、「抗老」等效果,成本當然要更往上加。

▲一片最最基本款的保濕面膜售價,不太可能低於10元。(圖/達志/示意圖)

▲一片最最基本款的保濕面膜售價,不太可能低於10元。(圖/達志/示意圖)

如果是正派經營的廠商,每批面膜都還會各自加上各項送測的成本,因為要檢驗生菌數、螢光劑、重金屬。此外,其實「水質」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本,有良心的廠商會使用經過過濾的逆滲透水(RO水)來調製精華液,比較沒良心的,就直接用自來水了;更惡劣甚至有聽過地下水抽上來用的。雖然不乾淨,反正防腐劑加重一點,自己不要敷就好啦!

考慮以上各項因素之後,很誠心的建議:一片10元以下的面膜,真的請各位三思啊。

準則二:通路與產品標示

購買的通路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基本上,大型連鎖藥妝店、量販店...等正規實體通路,都會主動要求廠商提供各項檢測報告證明品質無虞;虛擬通路來說,知名的電子商務平台也跟正規實體通路一樣,對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在這些通路上買的面膜,基本上可以安心。

但如果是網拍賣家、自營小店、個人賣家平行輸入......這些非正規通路的話,就要小心了。並不是說這些通路買的保養品一定有問題,而是中獎的機率的確比較高。幾年前曾有女大學生在「格子趣」這種寄賣的小店購買專櫃品牌的特價便宜面膜,打開來要敷才發現竟然已經臭酸。

媒體追查,發現這面膜是大陸仿冒的,非但不是專櫃品牌,並且根本找不出貨源--因為賣家聲稱「也是網拍上買來的」最後求償無門。我真想問,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皮膚開玩笑呢?省小錢購買這種連賣方是誰都不知道的面膜,還不如什麼都不要敷,對皮膚還比較好。

正常的化妝品、保養品,包裝上一定會提供製造商或是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也會寫出全成分表,上面提到的正規通路販賣的產品,都會符合這個標準,但網購、水貨等就很難要求了。

作者簡介

博士謝玠揚,台大化工博士,在30歲那年創辦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凈思。近年來成功打入東南亞及歐美數十國市場,努力為台灣品牌走上國際。

原文刊載於商業周刊網站專欄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