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熱浪來襲!專家提醒防曬和防中暑等熱傷害重點。(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8月第一天中央氣象局就首度發布「紅色」高溫燈號,包括雙北、基隆市、彰化縣等9縣市高溫都可能飆到38度,是這波熱浪最熱的一天,提醒民眾一定要做好防曬和多喝水避免中暑。對此,專家也提醒,盡量避免正中午在太陽下曝曬、至少喝水2000c.c和少喝含糖飲,更要慎選防曬產品。
熱浪一波接一波,根據衛福部統計,整個7月就有412人因熱傷害就醫。新光醫院急診室主任張志華指出,最常見的就是熱中暑和熱衰竭,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過久,持續流汗,沒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熱中暑則是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會危及生命。
張志華提醒,熱傷害會有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而在熱傷害預防、處理以及防曬產品的選擇,國健署社區健康組林莉茹組長和張志華也提出關鍵重點。
▲遇到熱傷害患者,一定要儘速將他移離高溫環境或豔陽下。(圖/記者李毓康攝)
【預防熱傷害】
1.避免太陽直曬
盡量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在外曝曬或在戶外長時間進行勞動作業,若時間允許,建議將工作時間調整於早晨、下午2點以後,並適時使用遮陽布簾、利用電風扇或灑水裝置降低環境溫度,戶外工作者要適時在陰涼處休息,減少大量汗水流失。
2.充份補充水分
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可多吃含有較多水分的蔬果,如有痙孿或抽筋現象可飲用稀釋的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
3.穿著涼爽透氣衣物、帶遮陽傘、太陽眼鏡
建議穿棉質衣服或能阻隔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物,必要時也要擦防曬乳保護皮膚,外出時搭配寬邊帽遮陽和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4.少喝酒精、含糖飲料
酒精類及含糖飲料因為有利尿效果,容易造成身體脫水,過度攝取反而會提高中暑等熱傷害風險。
▲醫師建議,夏天出門時可隨身攜帶毛巾擦汗或沾溼擦拭皮膚幫助散熱。(圖/記者季相儒攝)
【熱傷害處理】
立即離開高溫環境,並做「躺下、補水、灑水吹風、就醫」處置。灑水就類似「澆花」那樣將水淋到患者身上,再搭配扇風或用電風扇輔助,因為身體皮膚濕的時候,風一吹就會把熱氣帶走。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冰水,因為冰水反而會讓毛孔縮起來,用一般常溫水就可以。另外,也可提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
【防曬產品選擇】
1.UVB防曬效果以防曬係數(SPF)表示
數值愈高表示皮膚在陽光下「愈不易曬紅」,數值通常介於15至50之間,也有部分產品的SPF超過50者以50+或50plus表示。戶外活動建議使用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的防曬乳,並適時塗抹補充。
2.UVA防曬效果則以★號或PA+號表示
當★號或+號愈多表示皮膚在陽光下愈不易曬黑,★★★★或PA++++表示防曬效果最好。
3.防曬塗多少?
美國FDA建議的防曬塗抹標準為2毫克每平方公分(2mg/cm^2),以量來說的話,全臉需要一個十元硬幣大小。
4.防曬怎麼補?
大量曝曬的戶外活動,如爬山、室外或海邊游泳M至少1-2小時補擦一次,一般戶外活動2小時一次,通勤走路大概半天補一次,室內則可視狀況。
▲選擇防曬產品時,要特別注意防曬係數。(圖/翻攝自pixabay)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