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10大牙齒迷思」醫破解! 靠1根手指也能護牙齦?

汪國麟醫師的健談室

汪國麟醫師的健談室 汪國麟醫師

現任南投東華醫院醫療副院長,復健治療科專責醫師,體適能、體重控制與營養醫學門診負責人。接受正統醫學訓練,但卻不以此自限;善用醫療診斷技術,但常跳脫框架思考;極力推廣微營養素於治療疾病與保健養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你也是從小到大畏懼看牙科的膽小一族嗎?有句話說:「牙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
一顆小小的牙齒,竟能讓網友們付出慘痛代價。《史馬特過生活》1日邀請東華醫院副院長汪國麟醫師在節目中教大家如何「正確做好口腔衛生」,並破解網路瘋傳「10大牙齒迷思」,想要擁有一口潔白、乾淨的牙齒,再也不是夢。

螢幕上的明星藝人個個擁有一口亮白的美牙,讓你好羨慕嗎?其實牙齒漂亮不代表健康,擁有良好的口腔習慣才重要。汪國麟醫師指出,若飲食習慣未改變,該刷牙時沒刷,或是攝取的食物對口腔有害,尤其是澱粉,經過口腔酵素分解為葡萄糖,與牙齒內某些造成蛀牙的細菌結合(例:變形鏈球菌),結合形成牙菌斑,黏著在牙齒與牙齦連接處,未在48小時內刷除,即會變成牙結石。

汪醫師也解釋,牙菌斑的堆積與感染會直接傷害琺瑯質,使牙齦發炎並形成牙周囊袋,致使牙齦退縮而造成敏感性牙齒。而吃進的食物因卡在囊袋內腐敗,形成「牙周病」容易引發牙齦出血,其中的細菌也會隨著血液流向全身。因此,牙周病所造成的問題,不僅是使口腔產生異味、牙齒脫落,根據可信的研究,牙周病還和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各種發炎性疾病,甚至是癌症等都有相關的連結。說牽一「齒」而動全身,絕不為過。因此,做好牙齒與牙周的保健,就是護衛全身健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傳「10大牙齒迷思」醫師破解!(圖/翻攝《史瑪特過生活》)

不僅在意牙齒的外觀,「牙齒保固」的觀念也很重要!在節目中,汪醫師也針對網路瘋傳的迷思一一破解,你答對了嗎?

1.美白牙膏越刷越白?錯!
汪醫師解釋,牙齒變黃的原因可能是「牙齒本身產生變化」,例如年紀變大導致牙齒變薄、變黃,或是本身牙齒偏黃者,想利用美白牙膏「漂白」就不容易。

2.牙刷刷用力點比較乾淨?錯!
刷牙要有技巧!汪醫師說:「時間要刷足,牙菌斑附著在牙齦與牙齒交界,沒有充分時間刷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刷牙應該是「縱向刷」,並非橫向,每一個接觸面最少刷20下。

3.牙齒刷太久會傷害琺瑯質?對!
過度牙刷的確可能傷害琺瑯質!但汪醫師也指出:「因刷牙傷害琺瑯質比較少,食物反而比較大。」

4.漱口水可以殺菌?錯!
在許多網友們的認知中,漱口水能殺死口中細菌。但汪醫師澄清,漱口水只能「抑菌」,不能殺菌。他建議在起床後使用漱口水,能改變口中氣味,還能抑制細菌滋生。漱完後仍要記得刷牙、刷除舌苔。正確步驟應為:「刷牙→漱口→再刷牙」。

5.只用不含氟的牙膏比較健康?錯!
汪醫師認為,牙膏仍要含氟比較好,因有研究證實,自來水中加氟使得蛀牙發生率變少,因此牙膏才會加氟。

6.洗牙會把牙縫越洗越大?錯!
牙縫大是因為牙齦慢慢退縮所導致。

7.洗牙會讓牙齒敏感問題惡化?錯!

8.牙齦腫脹恐是牙周病的前兆?對!


9.多吃蔬菜和維生素能促進牙齒健康?對!

汪醫師解釋,多吃蔬菜和維生素能促進牙齒健康,而多吃含鈣與維生素D的食物幫助骨骼健康,也有利齒槽骨的穩固,較不容易掉牙。

10.有蛀牙的人多半有胃病?錯!
兩種疾病所引發原因並不完全一樣。

除了破解以上的迷思,汪醫師也傳授「正確潔牙法」。他表示,比起一般牙刷,電動牙刷更能全面的清潔口腔各個角落;還有,牙線也不能省,但千萬不要一條「用到底」,一遇菜渣或汙垢就必須替換。而他也提醒,最好不要使用牙線棒。

網傳「10大牙齒迷思」醫師破解!(圖/翻攝《史瑪特過生活》)

除此之外,汪醫師還傳授小秘訣,靠「一根手指頭」就可以!他解釋,由於牙周病致使牙床萎縮,而裡頭的「牙周囊袋」僅靠外部清潔不易,若裡頭已有蓄膿、藏汙納垢,可用清洗後的手指「往上推」,進行牙齦護理,能發現口腔異味飄散,深入清潔才有效。

最後,汪醫師也提醒,想要做好牙齒保健,除了改善口腔環境,盡量避免高糖、澱粉類食物等會與口腔不好細菌形成牙結石之食物;再來靠著勤刷牙,三餐間減少吃東西等維持口齒健康。他也提醒,每3~6個月建議進行一次定期檢查、洗牙。平時也可吃大蒜、蒜精等含有殺菌成分之食物,或具有抗氧化、保護心臟的石榴,甚至含Q10的軟膏或漱口水,讓你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再也不是夢。

網傳「10大牙齒迷思」醫師破解!(圖/翻攝《史瑪特過生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