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攝護腺癌復發!傳統影像難診斷 北榮1技術揪出「隱藏病灶」

北榮4/14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北榮引進PSAM精準抓隱藏病灶。(圖/記者趙于婷攝,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過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但之後數值又異常上升,透過荷爾蒙治療仍無法穩定控制病情,輾轉到北榮就醫經過PSMA正子攝影,在骨盆腔內發現「隱藏局部復發」的病灶。

根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報導顯示,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位。北榮泌尿部主任黃逸修指出,由於過去傳統影像技術限制,患者在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如果懷疑復發,傳統檢查不一定能確認復發的位置,往往會造成治療上的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榮近年引進最新攝護腺細胞膜抗原(PSMA)正子攝影(PET),透過PSMA導向的同位素製劑,能在體內尋找並標記攝護腺癌細胞,再搭配高解析度核磁共振(MRI)精準定位影像,可協助醫師發現潛藏病灶。

北榮4/14記者會。(圖/記者趙于婷攝)

▲醫師提醒,有家族史就屬於高風險群,要及早和定期檢查。

黃逸修說,江先生之前在外院接受過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病況不穩定,經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況,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透過放射治療針對復發病灶進行攻擊,PSA(攝護腺特定抗原)下降到接近零,且後續追蹤1年半都未見復發,也成功脫離荷爾蒙去勢治療。

黃逸修說,PSMA正子攝影應用範圍不限於局部復發的攝護腺癌患者,對於轉移性攝護腺癌也有助益,醫生都可透過PSMA正子攝影精準鎖定轉移部位,再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局部放射治療或是用最新的標靶核種治療。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至於攝護腺癌復發機率要看當時開刀期別,如果還在二期內,開完刀後復發機率約2%至3%,但如果到第三期,復發機會就會到10%以上,攝護腺癌開過刀切掉攝護腺,最常見復發在吻合處、周邊淋巴結,另外也有患者診斷時已經非初期,那癌細胞就可能已經往遠處擴散,台灣有2到3成患者診斷攝護腺癌就已經轉移,最常見的就是骨頭和淋巴轉移。

黃逸修提醒,攝護腺癌有很多不同的徵兆,很多人早期沒有特別注意和不習慣做健檢,都到小便出血、骨頭痠痛才就醫,但很多人檢查出來都已經轉移,如果有家族史就屬於高風險群,建議要及早和定期檢查。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