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聽不到易「自閉」,研究更發現失智症風險「高4倍」。(圖/示意圖/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一位55歲年長婦人聽力衰退,走在路上,聽不見車子接近的聲音,廚房的抽油煙機開了一整天也沒法察覺,到市場買菜時只能拿大鈔讓菜販自行找零,完成人工耳蝸手術3個月,不僅聽見聲音,聽語能力也恢復了近9成。最開心的是可以再度投入義工助人,全家人也可安心工作,恢復正常生活。
「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除了能幫助聽損兒把握黃金治療期,也能改善長者的聽語能力。」林口長庚耳鼻喉科系耳科主任陳錦國醫師表示,聽力障礙會影響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
有研究指出,聽力障礙會造成溝通困難,進而使銀髮族不願意出門或開展人際關係,容易產生自閉症,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又是聽力正常者的4倍之多。
▲人工電子耳。(圖/記者嚴云岑攝)
當前台灣社會截扣趨向高齡化及少子化,根據內政部統計,至106年9月止,老年人口已達13.7%。不過,目前健保署只提供18歲以下兒童單邊人工耳蝸(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極重度聽損患補助60萬點,經過評估的患者只要自費3萬7000元即可接受治療。
陳錦國提到,國外人工電子耳裝設的大人與小孩的比例為6比4,台灣卻為2比8,會有如此顯著差距,主要還是因為電子耳單價較高。過去一副電子耳要價80萬元,現在價格略降,但也要60至70萬元不等,在健保未支應的前提下,一般家庭難以負荷,建議有需求的民眾可循社家署或各縣市政府補助管道,及早接受治療。
▲人工電子耳裝設示意圖。(圖/記者嚴云岑攝)
健保署科長張淑雅表示,電子耳會優先開放18歲以下孩童使用,是因為大多數孩童都屬先天性聽損,如果一開始就聽不見,對未來成長影響很大,因此當初在共擬會時,決定優先給付給極重度聽損童。
她提到,由於老人的聽力受損不屬於先天性,而是逐漸退化,市面上有一些助聽器可供使用,不一定要用到電子耳,但未來若健保財務上較為寬裕,也不排除再行放寬條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