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患吃魚頭「以形補形」?新陳代謝醫批荒謬。(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自稱有美國NTA認證自然醫學營養治療師賴宇凡在臉書提到,有甲狀腺問題的人可以吃魚頭「以形補形」,引來醫師撻伐。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江珠影笑道,「魚根本就沒有甲狀腺」,不知道這篇的根據是什麼。她建議,若真有甲狀腺問題,應做好「碘」的控制,紫菜、海苔都要少吃。
依據WHO建議,成人每天碘的需求量為150微克,12歲以下的孩童,每天需求量應為120微克。江珠影提到,台灣自從推「碘鹽」後,已經很久沒有缺碘問題,若真的被診斷出甲狀腺疾病,要做的不應為補碘而是「控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珠影表示,甲狀腺疾病可粗分為功能問題與構造問題,前者為民眾熟知的「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後者則為甲狀腺結節等,可能兩者同時出現,單獨出現也不在少見,「像有些人脖子腫很大,驗血數值卻正常,就是單純的結構問題;有些人亢進,外觀卻看不出異常」。
▲醫師提醒,食鹽普遍含碘,有甲狀腺問題者應該做的是控碘而非補碘。(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江珠影提到,由於食鹽中普遍含有碘,甲狀腺亢進患者在選擇食材時,就要避開海帶、紫菜、海苔等含碘量高的食物,調味也可改用一般精鹽,才不會讓症狀更嚴重。
甲狀腺低下患者若是因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如橋本氏甲狀腺炎,也要避免吃含碘的食物。不過,若是因為長結節或腫瘤切除甲狀腺,導致低下症狀,就不需忌口。
針對該篇貼文所提到的「吃魚頭補甲狀腺」,江珠影笑回,「有點荒謬」,因為魚並不像人一樣,有甲狀腺器官,「而是只有濾泡散播在頭部」,不知道該論述的根據為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