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岡田正彥
「高血壓患者吃了治療高血壓的藥,就能預防疾病嗎?」、「糖尿病患者吃了治療糖尿病的藥,就真的能健康長壽嗎?」或者,期待經驗豐富的醫師能為你分辨藥物的好壞。然而,事實上許多醫師也不知道每天看診所開出的藥到底是好是壞。
沒有認真研讀最新科學實證的醫師,或是即使讀了也無法正確理解的醫師,大有人在。最先進的「新藥」在沒有科學根據可以背書的情況下,許多醫師選擇不對患者說明。醫師至少應該將所知的資訊一字不漏地對患者說清楚,不知道的地方也要誠實表示「不清楚」才是。
誠實面對藥物知識的醫師,才是「值得信賴的醫師」。雖然沒有正確辨別醫師好壞的方法,但可以透過以下五點找出一點端倪:
1、開的藥少
像一般的小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開一至三種藥就夠了。尤其是一般的感冒,不需要開到抗生素。會對說出「我想吃感冒藥」的病患回答「感冒不需要吃藥」的醫師,才是最棒的醫師。
2、詳細說明副作用
藥物是否造成腸胃不適、過敏等一目瞭然的副作用,會在藥物臨床試驗階段被確認,並明載在藥物附加的說明書裡。醫師至少要將這些資訊告知病患才是。
▲拿藥時不妨多問問醫生為什麼這樣開。(圖/翻攝自pixabay)
如果是長期服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只能透過上市後的大規模調查才能得知,不會寫在藥物說明書裡。也就是說,這種資訊只有平時習慣閱讀各種醫療文獻的醫師才會知道,而這種長期服藥的情況往往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副作用。
不管如何,如果你的醫師是不說明副作用的醫師,你最好鼓起勇氣換一家醫院看診。
3、為了檢查副作用的有無,定期進行抽血檢查
所有藥物都有副作用,許多透過抽血就能檢查出來。藥物說明書一定會載明副作用,但實際的情況是,許多醫師因為忙碌而不看說明書,也不做定期檢查。當你向醫師表示對副作用深感不安時,勸你做抽血檢查的醫師就是好醫師。
4、不太開新藥
大學教學醫院等大型醫療院所由於拿了製藥公司捐贈的研究經費,會有大量開立新藥的潛規則。是不是新藥,只要看存不存在學名藥(Generic Drug)就知道了。開藥時,以療效與副作用皆確定的既有藥物為主,而不是以新藥為主的醫師,才是好醫師。
5、會先說明萬一出現副作用該如何處置
大部分的副作用會在服藥後幾天到半年之間出現。從未服用過的藥,對患者來說就有副作用的風險,而且事先無法預測是否會發生。會事先為患者說明副作用相關資訊,告知萬一有症狀出現時該如何處置的醫師,才是好醫師。
本文摘自《死前不後悔:選擇良醫良藥的50條鐵則》/岡田正彥/天下雜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