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廚陳德烈與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一同出席「體重肌力不NG 糖尿病衛教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76歲的陳伯伯有10年的糖尿病病史,因為當時診所並未提供熟齡糖友飲食規劃,導致他每天都只能吃粥搭配無任何調味的蔬菜控制,長期下來出現下肢無力、四肢麻木刺痛等「肌少症」現象,但血糖仍控制不佳。後經轉介至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門診,再給予穩定血糖卻不會造成低血糖的用藥,以及調整飲食後,不僅血糖獲得控制,下肢無力症狀也大幅改善。
杜思德表示,肌少症常見於熟齡族群,除了年紀大肌肉量減低外,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密不可分,有將近15%的第二型糖尿病糖友有肌少症的問題,可能會造成患者骨骼肌質量與強度逐漸的流失,若缺乏適當處理,身體功能只會愈來愈差,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甚至會因增加跌倒、失能風險而進入不良健康惡性循環。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說明糖友肌少症情形。(影/記者洪巧藍攝)
他再門診時常發現,糖友及家屬大多重視高血糖的控制,卻常忽略低血糖發生的可能,總認為自己血糖長期偏高,不可能發生低血糖,直到低血糖發生甚至昏迷入院治療時,才明白低血糖的危險性。杜理事長強調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熟齡糖友們,未來在藥物治療上如何預防肌少症將會是重要治療指標之一。
鹿港基督教醫院陳紋慧營養師也提醒,常有糖友為了控制體重使用不正確方式節食,卻因此加劇肌肉的流失,更導致體重控制效果不佳。因肌肉與新陳代謝如血糖調控、蛋白質儲存等生理作用息息相關,為了減緩熟齡糖友的肌少症發生,建議糖友可藉由飲食調整,其中,六大類食物需均衡攝取,可選擇以全穀根莖類為主食,攝取足量蛋白質食物以建造肌肉,也需補充鈣質強化骨骼。
▲鹿港基督教醫院陳紋慧營養師。(圖/記者洪巧藍攝)
當低血糖發生時若未能即時正確處理,易使症狀加劇,可能引起嗜睡、意識不清、抽筋、昏迷等現象,嚴重恐致命。杜思德建議糖友就診時,需針對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可選擇有效穩定血糖且不會發生低血糖現象的藥物治療方式,再配合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突如其來的低血糖危險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