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紅藜」能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北醫大研究有譜。(圖/公關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最新研究發現,帶有大腸癌前期病變的大鼠在餵食「台灣紅藜」10週後,其各項大腸癌前期病變指標均出現顯著改變,包括抑制異常腺窩病灶數量、增加抗氧化酵素的活性,顯示能有效抑制大腸癌前期病變的生成,達到預防效果。該研究已發表於「第十八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上。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生李芷薇在施純光副教授的指導下,針對「台灣紅藜對大腸癌進展之預防效果」進行一項動物實驗,該研究將實驗大鼠分為正常組與誘發組、低劑量、中繼量、高劑量等5組進行分析,除去正常組外,分別注射大腸癌誘發劑並於飼料中加入0%、5%、10%、20%比例之「台灣紅藜」。
10週後發現,攝食「台灣紅藜」的大腸癌病鼠,在多項前期病變指標上均有顯著改變,包括:大腸癌前期病變SIM-ACF (涎酸黏液素異常腺窩病灶)及MDF (黏液素缺乏病灶),兩者數量均明顯減少;大腸中抗氧化酵素SOD(超氧歧化酶)及catalase (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則明顯增加。
▲台灣紅蔾資料照。(圖/公關提供)
此外,在介入「台灣紅藜」後,PCNA(癌細胞增生相關蛋白)及Bcl-2(癌細胞抗凋亡相關蛋白)兩者均顯著降低其表現量,而促進癌細胞凋亡的蛋白質Bax表現量則顯著提升。這些結果顯示,「台灣紅藜」確實具有調控氧化反應及細胞凋亡/增生的作用,藉此達到預防大鼠大腸癌前期病變之效果。
施純光表示,細胞的凋亡與增生,是影響癌細胞生長的重要途徑,而抗氧化酵素則會調控癌細胞凋亡或增生蛋白的表現。透過這次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可能因含有高量膳食纖維,加上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前期病變,影響其致癌過程。北醫大研究團隊目前也計畫將此一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