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就蕁麻疹跟著找上身,她只能靠喝檸檬水補充維他命C。(圖/蕁麻疹資料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0歲的黃小姐吃完東西後,身上常出現大片蕁麻疹,不僅奇癢無比,臉也會跟著種,就算服用類固醇仍不見好轉。由於不確定是什麼食物所引起,她漸漸變得不敢吃東西,對蔬菜水果更是敬謝不敏,幾個月下來導致營養不良,嚴重到全身無力、站不起來。後來經朋友介紹到風濕免疫科門診諮詢,透過簡易飲食,選擇低水楊酸的蔬果並調整用藥,三個月後已明顯改善。
台灣的蕁麻疹發生率約為20%,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癢和膨疹,嚴重者會出現「血管性水腫」,眼睛、嘴唇腫脹,甚至發生在喉嚨妨礙呼吸,若未盡快就醫恐危及生命。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主要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來治療,但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造成體重上升、胃痛、長不高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
▲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收治黃小姐的台北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表示,蔬果中的「水楊酸」會使蕁麻疹的病情加重,每個人能承受的日常攝取量不一樣,像黃小姐這樣對水楊酸非常敏感的患者,很難挑選到適合她吃的蔬果,因此建議她多喝低水楊酸的檸檬汁來補充維他命C和電解質,並且盡量選擇含水楊酸較少的蔬果來食用。
已有國外研究證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和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堅果類、以及部分新鮮蔬果有關,這些病人常常驗不出食物過敏原,但是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甚至不再發作。吳醫師表示,低水楊酸的飲食是蕁麻疹的國際治療準則,但東西方的飲食習慣和蔬果種類不同,國外的飲食建議在亞洲病人不完全適用。
吳醫師補充,豆製品、過度辛辣的食物、咖啡和茶等飲料也都含有較多的水楊酸。此外,水楊酸的效應具有累加性,食用的分量多寡也會有影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