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台南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 基因似狂犬病

▲全球首例!台南東亞蝙蝠驗出「新型麗沙病毒」,基因似狂犬病。(圖/資料照/翻攝警光新聞雲)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因應國內首度自蝙蝠檢出疑似新型麗沙病毒,為維護國人健康安全,疾管署完成修訂「疑似狂犬病或麗沙病毒感染動物抓咬傷臨床處置指引」,調整「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適用對象,如不慎遭蝙蝠抓咬傷,可經醫師評估除施打狂犬病疫苗外,建議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台南一名民眾今年7月拾獲東亞蝙蝠並轉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經檢驗該蝙蝠感染疑似新型麗沙病毒,衛生單位已協助轉介就醫評估接種,另有5名接觸者,已有4人已於11月7日接種,還有1人預定今(9)日進行接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蝙蝠與其他病毒宿主不一樣,若其唾液不慎與身體黏膜接觸,可能會誘發死亡率高達100%的「麗莎病毒」感染,目前麗莎病毒主要存在於蝙蝠、貓、犬、綿羊、石貂等動物上,潛伏期短至4周,長至27個月,雖然罕見,但歷年在歐洲、澳洲、中亞、非洲等地,仍有約13人不幸喪命。

▲狂犬病毒與麗沙病毒差別。(圖/疾管署提供)

麗沙病毒共有14種基因型,主要可區分為三類基因親緣群,狂犬病毒屬第一類基因型麗莎病毒,但依據行政院農委會監測結果,這隻於7月被拾獲的東亞家蝠,雖在基因定序上與狂犬病毒同屬第一類基因親緣群,卻非屬狂犬病病毒,疑似為新一型麗莎病毒,目前只有台灣出現1例病例,症狀及致死力未知。

不過,根據國際文獻研究,對於疑似狂犬病或麗沙病毒暴露後預防接種,可施打狂犬病疫苗並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以中和病毒,對第一類基因親緣群麗沙病毒,也有交叉保護作用。

疾管署建議,今年7月1日起,曾遭受蝙蝠抓咬傷,或傷口、黏膜曾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且未接種過狂犬病疫苗之民眾,可至「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或衛生所就醫,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另外,民眾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如錢鼠、蝙蝠或流浪犬、貓抓咬傷,也建議依時程接種5劑狂犬病疫苗,以保護自身健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