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爆血、大便發黑以為罹癌 原是「抗凝血劑」在作祟

▲刷牙爆血、大便發黑以為罹癌,原是「抗凝血劑」在作祟。(圖/采鋐整合行銷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我只是輕輕刷,沒想到卻漱出一堆鮮血。」一名陳小姐接連數天刷牙後牙齦都嚴重流血,原本以為自己是熬夜火氣大引發牙周病,但前往牙科就診卻未發現異常,後轉入心臟內科看診,才發現是服用預防心房顫動的「抗凝血劑」所引起的副作用。除了陳小姐以外,還有一位有中風病史的王先生,因為服用抗凝血劑「解黑便」以為自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傳出。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指出,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二、三位,每年奪走國人超過3萬條性命,推估超過23萬人罹患心房顫動,如何預防且對症下藥有效治療,是全民議題其中,心房顫動所造成的危機更是不容小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圖/記者嚴云岑攝)

心房顫動會造成血栓,併發心肌梗塞、動脈栓塞等疾病,其中腦中風的發生率更提高了5倍之多。陽明醫學大學內科教授江晨恩表示,傳統口服抗凝血劑藥物華法林雖然能降低64%的腦中風風險與26%的死亡率,但其治療範圍卻非常狹窄,僅落在2~3inr之間,「小於2劑量不足、大於3易出血」,患者需定期檢測確保劑量適切。

在華法林後,陸續又有第二代、第三代的抗凝血藥物問世。江晨恩說,第三代口服抗凝血藥物所引起的中風、死亡率與顱內出血風險雖然較華法林要低,但腸胃道出血的風險卻是其1.42倍,其餘副作用如瘀血、流鼻血、牙齦流血等也屢見不鮮。

▲第四代口服抗凝血藥今年9月納入健保給付。(圖/采鋐整合行銷提供)

由於出血發生在腸胃道不易察覺,病患延誤就診無異於多承受一種生命危害。台灣自2010年起,引進日本研發的適用於「東亞患者」的第四代口服抗凝血劑臨床試驗,共有234人參與其中,與華法林對照發現,患者服用後可減少50%的顱內出血、30%的中風發生率及37%的風險。該藥已於2015年拿到食藥署藥證、今年9月更納入健保給付,加上每天只需服藥一次,患者的服藥率也有望提高。

在台灣平均40歲以上者就有1/4罹患心房顫動,患者死亡率較健康的同齡人高2倍、住院率高3倍、腦中風的發生率更高到5倍之多。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詹益欣提到,心跳超過每分鐘100次且完全無規則可循,可能就是罹患心房顫動,應儘早就醫,若屬中風高危險群,醫師會開立口服抗凝血劑治療,此時一定要遵循醫囑,不可自行停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