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肉底用美白產品能「反白」嗎?醫:別抱太大期待。(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黑妞有機會變白雪公主嗎?現代人追求肌膚白皙,化粧品只要冠上「美白」2字,就能讓消費者怦然心動,食藥署今(3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美白化粧品主要的作用,林口長庚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美白化粧品的主要機轉是抑制黑色素形成與促進黑色素淡化,決不是改變原本的膚色,民眾千萬不要有太大的期待。
黃毓惠說,民眾在選購美白產品時,常有「濃度越高越好」、「美白成份加得越多越好」等迷思,但皮膚對成分吸收能力有限,使用過高濃度的產品,不僅皮膚無法滲入吸收,反而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因此,成份濃度越高,或者添加越多不同成分,對皮膚的美白效果不一定越好。
此外,有些消費者會因貪快、求速效,會隨意增加產品使用量,或者一天使用美白洗面乳高達5~6次。對此,黃毓惠說,化粧品事透過汗孔與皮膚細胞的間隙滲入吸收,然而皮膚就像一扇扇門,阻擋過量化妝品的進入,若刻意增加使用次數,反而會增加使用風險,無時無刻使用美白洗面乳洗臉,反而會讓臉越洗越乾。
▲林口長庚醫院黃毓惠醫師(右)。(圖/記者嚴云岑攝)
近年來DIY盛行,許多民眾也會聽信偏方,以雙氧水自製美白面膜,或者以檳榔荖花葉敷臉,讓皮膚受到輕重不等的傷害,食藥署科長洪國登提醒,想擁有白皙肌膚,應遵循正確管道,並詢問專業皮膚科醫師建議;使用美白化妝品時,應避免用於發炎部位,平時更應注重防曬,才不會讓好不容易抑制的黑色素又「冒出來」。
目前衛福部僅核准13種美白成分,除了「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使用濃度3%為「含藥化妝品」管理外,其餘12種成分均為一般化張品使用成分。食藥署呼籲消費者在選購此類化妝品時,可依需求從產品標示中選擇,若曾有過敏經驗,應先確認成分,或先做皮膚過品測試,確認產品對皮膚沒有過敏反應再行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核可的13種美白化粧品成分。(圖/食藥署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