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重創全球經濟,藥品恐也受到影響。(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今(9)日上路,對台灣稅率高達32%,且美國總統川普更揚言下一波更可能朝藥品下手,令人憂心台灣外銷美國藥品是否遭受衝擊。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表示,國內業者無不繃緊神經,目前仍有待觀察美國動向及各國談判結果,藥品是國防工業的一環,「攘外必先安內」,穩定國內藥品供應鏈是首要之務。
醫藥產業涉及民眾健康、醫療權益,美國關稅政策一宣布,加上藥品恐在下一波對象,外界紛紛憂心間接影響恐出現缺藥、藥價上漲等問題,但最直接受衝擊恐是台灣製藥產業。
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榮男表示,公會正持續密切關心國內製藥業者,目前尚未啟動相關行政程序。不過,藥品是國防工業,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如何穩定國內藥品供應鏈是首要之務。
黃榮男指出,世界各國的原料很多都是來自國外,若他國因關稅問題造成原物料短缺時,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國廠商必須更換原物料來源時,在現有的機制下食藥署是否有因應的彈性機制。
黃榮男指出,台灣健保藥價是政府單一給付價,且市售價不能高於健保價,因此無法反映通膨帶來的成本上漲,雖然健保每年有藥價調整機制,但若整體的通膨導致成本變高,健保署該如何反映在藥價上,讓廠商穩定,且不造成大量缺藥的情況。
黃榮男強調,外銷是國家整體問題,所謂「國造國用」,藥品是人命關天的事情,在掌控品質和價格之下,政府或許可在此時鼓勵多使用國產學名藥。國內製藥業最大的任務是讓供應鏈穩定,希望和政府一起努力建立穩定的機制,以維護國人的健康。
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前食藥局長康照洲日前受訪表示,國內代工、學名藥市場雖然不是非常大,但一年出口美國仍約有百億規模,除非有部分藥廠本身有廠在美國,否則這些藥品恐怕會受到關稅影響,但是否會造成我國藥品失去競爭力有待觀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