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27年高壓工作15hr 不菸不酒他罹「大腸癌第四期」

▲50歲主管連續27年日高壓工作15hr,竟罹大腸癌第四期。(圖/大腸癌手術示意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現年50歲的吳先生,三年前因腹脹、排便不順就診,原以為是生活作息不正常引起的腸胃病,沒想到經診斷竟然是大腸直腸癌第四期,除了腫瘤距肛門口7公分外,也已有肺部轉移跡象,他及家人都無法相信這個事實。吳先生感嘆的說:「在職場耗盡27個年頭,全力打拼事業,多年來每天工作近15小時,就是想讓妻小過好日子,堅持不菸不酒,沒想到腸癌還是找上門。」

負責收治案例的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此患者腫瘤過大又接近肛門口,為了保住肛門,先做化療加標靶治療,縮小腫瘤後才開刀切除,三年內共進行50多次的化療與標靶治療,雖是穩定癌細胞,不過後期針劑標靶已開始出現抗藥性,病情急轉直下,經醫師建議後,3個月前自費使用第三線口服標靶藥物「接軌治療」,順利延長患者壽命,所幸今年9月1日起,口服標靶通過健保給付,不僅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也多一項治療選擇,延長患者存活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輝明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國內大腸癌101年新生16,448例,佔全部癌症發生率15.6%,高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 ,與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喜吃動物性飲食、燒烤、煙燻,或是肥胖、嗜菸酒都是罹患腸癌的危險因子,但罹患腸癌的原因很多,上述患者可能因工作時數長、壓力大,導致健康亮起紅燈、免疫力下降,才讓腸癌有機可趁。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說,過去第四期腸癌患者中位存活期約30個月,但隨著化學治療與標靶藥物問市,從臨床治療的經驗發現,患者平均存活期可望提升至三年,目前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針劑標靶藥物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或「血管新生抑制劑」,兩者效果相當,都有助於延長存活期。不過,患者在長期治療後,對針劑標靶合併化療藥物可能逐漸產生抗藥性,治療成效大打折扣。何景良醫師強調,根據研究顯示,晚期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期只有6 % ,且臨床上約有25%晚期腸癌患者幾乎無治療選擇,直到新一代「口服標靶」通過健保給付,不中斷的「接軌治療」才帶給晚期腸癌患者一線生機。

何景良醫師進一步說,過去化學治療對於好壞細胞通通消滅,造成人體極大傷害,而標靶治療為選擇性的消滅癌細胞,並阻止其生長失控,對於正常細胞的受損較小,為腸癌晚期最主要的治療方式。隨著醫學進展,多種藥物陸續問世,其中晚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口服標靶」藥物為「多激酶抑制劑」,根據三期臨床研究顯示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並減少51%疾病惡化風險,患者平均整體存活期達6.4個月 。透過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一再揭示,口服標靶為大腸直腸癌帶來治療的新契機。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何景良主任、病友吳先生妻子、病友吳先生及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輝明榮譽理事長合影。(圖/禾唯公關公司提供)

不僅如此,對於傳統針劑治療無效或失去信心的患者,也多了一線希望,患者可單獨使用口服藥物治療,除降低患者對於針劑的恐懼外,也因為不用住院的關係,可讓患者的心情獲得喘息機會,讓患者能以更穩定的心情,積極對抗癌症。

由於腸癌若停止治療,3個月內癌細胞很可能復發,有失治療成效,因此王輝明醫師提醒,不過目前腸癌標靶治療選擇多,建議治療前需經專業醫療團隊診斷,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也強調治療腸癌需要有恆心與毅力,不放棄持續「接軌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惡化、延長患者存活期以及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

▼連續五年蟬聯榜首,大腸癌人口破1.6萬。(圖/東森新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