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42歲的翁小姐8年前開始出現口腔潰瘍症狀,連續多年反覆發作,且發生頻率愈來愈高,造成說話、吃東西都疼痛不已,近期因為劇烈腹痛再度就醫,被確診為貝歇氏症。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貝歇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發生部位包括口腔、咽喉、食道,甚至整個腸胃道,治療上可透過類固醇等改善病情。
▲ 口腔反覆潰瘍多年 竟得貝歇氏症(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翁小姐過去8年來受到口腔潰瘍之苦,傷口反覆發作讓她四處求醫,去年就醫時,有醫生研判可能罹患貝歇氏症,在上網搜尋資料後,找到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治療。第一次檢查時,未確診為貝歇氏症,但賴寧生為她詳細解釋貝歇氏症症狀,如腸胃潰瘍、虹彩炎等。直至去年9月,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和發燒,到鄰近醫院就醫後,醫師堅持要開刀,但翁小姐決定回到大林就醫,經住院檢查後,確診為貝歇氏症,最後透過類固醇治療及標靶療法後,病情獲得控制。
賴寧生指出,貝歇氏症又被稱為貝西氏症、貝塞特氏症等,為慢性發炎的全身性疾病。常見症狀便是反覆性的口腔潰瘍,其他如咽喉、食道、腸胃道都可能被影響,最新資料發現,若是東方人得到貝歇氏症,更容易波及小腸和大腸發炎潰瘍,甚至腸胃穿孔。另外,生殖器周邊潰瘍、虹彩炎、靜脈栓塞、結節性紅斑及小膿腫等都是症狀之一。
在治療上,賴寧生說,應根據患者的嚴重性和器官影響程度,來給予藥物治療,如使用類固醇、秋水仙素及免疫調節劑等,目的在於調節自體免疫反應,減少淋巴細胞、中性白血球過度活躍引起的慢性發炎反應,透過治療後,大部分病灶可以獲得改善。若是影響到重要器官,應積極治療,可透過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治療,來改善症狀發作頻率和疼痛程度。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