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雜誌/大象腿 Bye Bye 預防孕期水腫

文/林奕如 採訪諮詢/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裘志信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黃方君

香霖目前懷孕已屆滿 30 週,她發現自己的四肢已出現明顯的水腫現象,尤其雙腳更為明顯,就算每晚睡前抬腳,情況依舊沒有改善,讓愛美的她,自信心非常受挫。究竟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她消除水腫呢?

懷孕期間,準媽媽會因為荷爾蒙分泌增加以及子宮變大,壓迫到靜脈血管,影響淋巴血液循環,造成下肢水腫。

不過,如果臉部和雙手都發生嚴重水腫,準媽媽就必須注意,有可能是出現子癇前症或其他疾病的症狀,因此不可輕易忽視孕期水腫的情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荷爾蒙變化導致孕期水腫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裘志信指出,一般女性在懷孕期間會因荷爾蒙變化,使體內增加約 6~8 公升的水分,其中有 2~3 公升會分布於身體的組織間隙,若組織間隙的水分越多,準媽媽水腫的情形也會相對嚴重。

此外,孕婦的血漿滲透壓也比常人較易下降,導致水分無法順利留在血管內,將提高水分滲透至組織間隙的機會,若體內鹽分過高,水分也容易滯留在體內,造成孕期水腫。

懷孕後期症狀較嚴重

懷孕未滿 20 週之前,子宮變化不大,不太會使其他器官或血管遭到壓迫,除非荷爾蒙分泌不正常,否則水腫情形通常不明顯。

隨著週數增加,症狀將會越來越明顯,到了懷孕後期時,逐漸變大的子宮會壓迫靜脈血管,使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淤積,導致靜脈高壓現象,使血管內的水分滲透至組織間隙。

裘志信醫師表示,此階段會有超過 8 成的孕婦會發生水腫症狀,症狀輕重將取決依準媽媽的體質,有人僅出現腫脹、雙腿沉重、無法順利穿鞋等現象,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壓迫神經,造成雙腳麻痺。

可使用手指按壓來確認病情

裘志信醫師表示,準媽媽容易發生水腫的範圍多半位於膝蓋以下,例如足背、腳踝、小腿前方、足脛等部位,而自行確認水腫的方式很簡單,只要用手指往足脛處按壓,如果皮膚沒有馬上彈回原處,就代表可能有水腫現象,反彈速度越慢,代表水腫現象越嚴重,必要時必須尋求治療。

此外,雙腿的水腫現象不一,有時候可能只有一隻腳的症狀比較嚴重,會因為準媽媽的體質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醫院可提供專業評估方式

準媽媽平常只要利用手指按壓皮膚,就能簡易評估水腫程度,裘志信醫師 表示,醫院也有一些專業的方式可提供測試,進而推知可能引發水腫的其他因素:

(1)一般健康檢查:

有些醫院在進行健康檢查時,會為民眾測量足脛的浮腫程度,且評斷標準細分為 4 種程度,最嚴重者為按壓之後,肌膚深陷大於 8 毫米者,甚至需要用藥物控制。

(2)產檢時的尿液及血液評估:

若身體無法順利攝取蛋白質,將造成體內蛋白質總量變少,也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水分滯留,因此在產檢時,若發現尿蛋白呈現陽性反應,準媽媽可請醫師進一步測試 24 小時內的尿液總蛋白量。

除了驗尿之外,抽血也可測得白蛋白指數,藉此獲得相關數據。

(3)超音波檢查:

腎臟疾病或出現腹水等問題,也會引起水腫,可請醫師以超音波方式及抽血檢查肝腎健康狀況。

不可輕忽其他疾病引起的因素

若準媽媽忽視水腫症狀,平時又疏於保養,將導致膝蓋關節須承受過多負擔,甚至影響產程進度,最可怕的莫過於子癇前症或子癇症引起的水腫症狀,若未及早發現,將使母胎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裘志信醫師指出,罹患子癇前症的準媽媽,除了下肢以外,雙手及臉部也會出現浮腫情形,並伴隨高血壓症狀。

若為子癇症,準媽媽將會發生癲癇(無意識的全身性劇烈痙攣)及缺氧,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右上腹疼痛的情形,甚至會發生胎盤早期剝離及腦溢血等後遺症,但若準媽媽遵從醫囑進行追蹤或治療,通常很少演變至此的情形。

※原文刊載於2014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