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喝得少小心結石、痛風、泌尿道感染,罹患糖尿病風險恐增。(示意圖/Unsplash)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人體有70%是水,若要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絕不能少了它的存在。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說,天氣熱、沒胃口,不少人愛來杯冰涼手搖飲,卻也因此犧牲水分的攝取。一旦水喝得少,身體缺水可能招來結石、痛風、泌尿道感染,就連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的糖尿病風險也跟著上升。
戴定恩醫師指出,夏季高溫出門沒多久就汗流浹背,加上沒胃口,因此許多人都會選擇喝一杯加料手搖飲,解渴又果腹一舉兩得,卻也犧牲水分的攝取。他示警,水分對人體不可或缺,一旦水喝得少,恐引發「4種疾病」:
1.結石
當水分攝取得少,進而影響尿量減少時,容易導致尿液中的草酸、鈣離子、尿酸濃縮,沉澱在腎臟、膀胱以及泌尿道中,最後形成結石,造成排尿不適、血尿發生。
2.痛風
水喝不足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腎臟功能,而痛風源自於尿酸過高,少排尿容易使得廢物無法代謝出體外,長期累積後便容易致使痛風發作。
3.泌尿道感染
同樣與水喝太少、排尿太少有關的是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當水喝太少時,尿道中的細菌無法被順利隨尿液排出,停留在體內的時間一旦變長,容易引來泌尿道感染。
4.糖尿病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它與缺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原因來自於當身體缺乏水分時,血糖容易上升,當血糖值長期高於標準,便容易提高罹患糖尿病的可能。
▲夏天水喝太少、又愛憋尿,最常發生泌尿道感染。(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台灣夏天濕熱,營養師程涵宇提醒,要適時喝水,並提供建議要喝水的時間點,包括剛睡醒,當身體經歷長時間禁食,起床就是補充水分的好時機;肚子餓或吃飯前、想減肥也可以多喝水,幫助新陳代謝、產生飽足感。此外,她指出,任何會出汗的活動,都會導致身體流失水分,包括運動。
程涵宇提醒,生病時補水也是盡快恢復的關鍵,出現腹瀉、嘔吐和發燒時,會有極度失水的現象。另外,現在有許多人出國玩,機艙的空氣濕度僅有20%或以下,也建議在搭機時可適時補水。
按摩前後、經期前/中,程涵宇建議可多喝水以緩解不適。有時上班至下午時段,感覺疲憊,或是出現頭痛,她認為可透過喝水增加活力,且偏頭痛的首要原因之一包含脫水;而大腦幾乎3/4都含有液體,若水分含量下降得太低,器官中的血管就會收縮。研究發現,其會影響協調性、短期記憶、專注力和耐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