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好發年輕族群!醫示警「3徵兆」:是潛在高風險群

哭,憂鬱。(圖/達志示意圖)

▲醫師提醒,精神疾病早期介入治療對預後極有幫助。(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好發於年輕族群,早期介入治療對預後極有幫助。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在發病初期或即將發病時的臨床表現很多元,包括出現較「輕微的精神病症狀、持續未達7日的短期精神病發作、具有一等親家族精神病史且同時出現長時間的社交退縮或認知功能減退者」,都可歸類為精神病的潛在高風險族群。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幻覺、妄想等)和認知功能退化的慢性精神疾病,台灣的思覺失調症的社區盛行率約在0.27%~0.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市立聯合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卓尹指出,思覺失調症在發病初期可能表現出「焦慮憂鬱、社交退縮、個性改變」等多樣化的症狀,令人不易警覺到和精神病的關聯性。

為增加大眾對精神病的認知,鼓勵有疑似症狀時及早就醫,以及提升就醫可近性,台北市立聯合醫松德院區社區自民國108年起就創建台灣第一個針對早期精神病的臨床服務團隊,執行「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服務對象是針對12~65歲間初次發作精神病或處於發病高風險期的族群,計畫也與北市20家精神科診所合作,共同組成社區照護網絡,執行至今已服務約三百位患者和家庭。

黃卓尹說,患者可透過此計畫就近選擇就醫管道,並取得完整的治療資源,有專業個案管理師會關心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症狀變化、生活適應情形等,並銜接合適的資源,如心理治療、就業輔導、居家治療等,使其病情持續穩定。

另民國113年起也結合衛福部「嚴重情緒行為身心障礙者精神醫療就醫障礙改善計畫」資源,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家合作,透過外展的模式協助就醫困難者進行治療。黃卓尹提醒,呈現精神病高風險症狀的人,並非一定會發展成精神病,只要即早尋求專業評估與診斷,接受積極治療,將有助改善身心失調的情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