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腹部有硬塊」以為是疝氣!術後震驚竟是「鼠蹊部長黑色素瘤」

陽痿、早洩、性無能、不舉、性功能障礙、性生活不協調(圖/記者黃克翔攝)

▲一名男性摸到腹部硬塊,竟是鼠蹊部內側長黑色素瘤。(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年近60歲的楊先生4年前曾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沒想到3個月後腹部摸到硬塊,以為是術後提重物導致疝氣,意外發現鼠蹊部內側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黑色素瘤,經外科與腫瘤科追查竟又在骨盆腔發現2顆黑色素瘤,並檢測為BRAF基因突變。在醫師評估後接受健保的標靶治療,用藥至今3年病況控制良好。

楊先生4年前接受膽囊切除手術,3個月後幫女兒搬大學宿舍當晚,發現下腹有硬塊,按壓後竟痛到無法走路,以為是術後提重物導致疝氣,與醫師溝通後,選擇微創手術修補並補強受損的腹壁缺口,卻沒想到術後一覺醒來,醫師告知腹部硬塊其實是鼠蹊部內側、一顆雞蛋大小的黑色素瘤,這樣的結果讓楊先生相當沮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先生之後進行皮膚表層的黑色素瘤切片檢查,以及胃鏡、大腸鏡與膀胱鏡等檢查,卻遲遲找不到病灶,進一步轉介到林口長庚醫院。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經過檢查發現楊先生的骨盆腔內還有兩顆黑色素瘤,確診為轉移性黑色素瘤,且基因檢測為BRAF突變類型。

吳教恩說,比較幸運的是,楊先生確診黑色素瘤為BRAF突變時,健保已有對應的標靶藥物,因此經討論後申請用藥至今已治療3年,病況控制良好。

吳教恩也提醒,BRAF這種突變基因,不僅可能發生在黑色素瘤,也可能出現在肺癌、甲狀腺癌與腦瘤等癌症,現今治療上,已有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特定基因對症下藥的新觀念,透過檢測確認突變的基因類型,有助及早擬定更精準的治療策略。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跨癌別特定基因記者灰。(圖/公關提供)

▲醫師提醒,現今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特定基因對症下藥。(圖/公關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