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膜包過的食物」一律不吃!營養師曝3用法小心 燒出世紀之毒

保鮮膜含塑化劑?4材質碰熱食「恐怖下場」 會產生中毒式快樂感。(圖/記者李佳蓉攝)

▲營養師坦言,「只要是保鮮膜包過的食物,我一律不吃。」(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保鮮膜」是每個家庭廚房中的必備消耗品,一拉、一撕就能將沒吃完的食物包裝完成送入冰箱。但營養師蔡正亮坦言,「只要是保鮮膜包過的食物,我一律不吃。」他說,PVC材質的保鮮膜最便宜,是餐廳、小吃店業者最愛,但經燃燒會產生戴奧辛。他提醒,使用保鮮膜要注意「3度」:溫度、酸度及油度,撇除以上,它就是安全又便利的產品。

營養師蔡正亮在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科普指出,現今,保鮮膜分為4種材質,分別是PVC、PVDC、PE及PMP。其中PVC最便宜、最普及,很好撕、附著力又高,但缺點為含有氯、具毒性,塑化劑添加較高,燃燒後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正亮接著說,PVDC材質的保鮮膜,與上述相同。然而於2023年7月起,台灣禁用所有含PVC材質的包材,但於該年7月前所製造的PVC保鮮膜則不受規範之,這代表之後可在市面上販售,外食者仍有機會吃進與PVC保鮮膜接觸的食物。

蔡正亮進一步分享其他不含氯、不額外添加塑化劑的保鮮膜,如PE及PMP相對安全,但在使用上仍要注意「3度」:溫度、酸度與油度。

1.溫度

避免與高溫的熱食接觸,如大於80°C。

2.酸度

含有番茄醬或醋等酸性調味料,會使塑膠單體產生分解之可能性。

3.油脂程度

避免與過油的食物裝在一起,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

▲▼保鮮膜「3種用法」=吞毒!一堆人用錯 罹婦科癌王風險增。(圖/《健康1+1》截自YouTube)

▲顏宗海醫師示警保鮮膜「常見錯誤用法」。(圖/截自《健康1+1》YouTube)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強調,使用保鮮膜時「不要碰到食物」,它怕油脂又怕高溫,兩者應留有間隔;再來,剩菜若要放入電鍋或微波爐中加熱,切記「一定要拿掉保鮮膜」,溫度太高恐使其溶化,若買到PVC保鮮膜,遇高溫即可能溶出塑化劑,其為環境荷爾蒙會干擾體內內分泌表現,長時間接觸恐使孩童性早熟,成人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該如何正確保存剩菜?顏宗海建議,最好的方法是在未開動前即將菜先夾入玻璃保鮮盒中,「如果有4道菜要留,最好準備4個保鮮盒,最好買玻璃的」,其材質最安全也最穩定。若真的要使用保鮮膜也可以,切記勿接觸到食物,以及勿包覆熱食,若要再加熱也一定要撕除,不要一起加熱。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