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亞太罕病聯盟圓桌會議在台灣 透過經驗分享達到實質的交流

▲▼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圖/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第二場專題演講由臺大基因醫學部簡穎秀主任(左2),介紹台灣罕病診斷治療之過去和展望。

圖、文/罕見疾病基金會提供

罕見疾病基金會於11月13日(一)上午,首度發表《罕見疾病創新治療及藥物給付建言書》,盼政府正視罕病病人於治療及用藥上生死攸關之急迫困境,並著手推動健保改革,以落實罕病醫療照護。

當天下午同時與亞太罕病聯盟(Asia Pacific Alliance of Rare Disease Organisation, APARDO)共同辦理「建構東南亞罕病網絡(ASEAN Network)——台灣圓桌會議」,由亞太罕病聯盟理事長Durhane Wong-Reiger博士領軍,來自澳洲、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罕病團體代表或醫療專家共17人,來向台灣經驗取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簡穎秀主任分享台灣實務的治療經驗,包含龐貝氏症、Citrin 缺乏症、AADC缺乏症及SMA等案例,都凸顯出完善的制度對於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著正面的影響。簡穎秀以一張簡單圖表說明台灣新生兒篩檢的來龍去脈,強大的醫療團隊技術搭配政策輔助,促使台灣新生兒篩檢覆蓋率超過99%,防治工作已是先進國家之水準。

菲律賓遺傳學家Michelle表示,菲律賓同樣早期就發展出新生兒篩檢,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菲律賓因島嶼眾多,篩檢出患有疾病的新生兒之後,分散的醫療服務難以接續照顧。泰國的Gun醫師則提及泰國有許多不同的健康照顧計畫,但各自都有不同的標準,反而讓醫護無所遵循。另外,泰國還存在多重醫療提供者的問題,包括國家健康署、曼谷市政府、大學醫院、軍隊、重建部等7至8個不等的醫療提供者,不同的健康制度與醫療提供者,各自為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