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冷水就經痛? 中醫師揭「最佳溫度」:不是熱水

▲喝水示意圖。(圖/記者李佳蓉攝)

▲喝下肚的水在中醫觀點,也會有溫度的差異。(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多喝水幫助新陳代謝、改善便祕,想要有好膚質也不能少了水份的存在。中醫師余雅雯分享,除了喝水量因人而異外,以中醫觀點來說,不少女性病患因為體質較為敏感,當生理期報到時,只要是「低於口溫的常溫水」,基本上就會產生經痛,因此建議喝「口溫水」即可。

中醫觀點中「冰水、溫水真的有差嗎?」余雅雯提到,有些女性病患的體質較為敏感,只要經期來時,光喝一般低於口溫的「常溫水」,就會有經痛症狀。中醫師指出,其實水是平性,但中醫之所以會提倡不要喝冰水的原因,是來自於溫度對身體會造成不同影響,啟動神經反應影響到臟腑,更為敏感的人會產生胃痛等,狀況的發生因人而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還是建議喝「口溫水」。余雅雯說明,人的體溫在正常狀況下是「恆定」的,身體核心溫度保持約攝氏37度,而冰水會讓內臟肌肉痙攣收縮,且降低新陳代謝率,才會建議喝常溫水會比冰水好。

冰水。(圖/達志/示意圖)

▲中醫師建議,喝常溫水會比冰水好。(圖/達志/示意圖)

不過,就中醫角度,水應該要喝多少才足夠?余雅雯提醒,食物有溫,熱、寒、涼、平之分,水屬於「平」性,喝常溫水或溫水,通常不會讓體質變成寒性或產生濕氣,但在中醫理論分成9大體質,其中有3大體質則要注意避免飲水量過多,以免有濕氣積存體內的風險。

余雅雯列舉,以下3大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飲水量:

1.「腎陽虛」體質,腎功能不佳:特徵為頻尿、腰痠、眼睛酸澀、怕冷、易疲倦、下肢容易水腫等。
2. 「痰濕」體質本身又合併「瘀症」體質:特徵為胸悶、下肢容易水腫、肥胖等、關節肌肉酸痛、痛經血塊等。
3.「氣虛」體質,屬腎氣虛、氣血虛體質:特徵為呼吸短促、易暈眩、疲倦 易感冒等。

余雅雯說,以上3種體質由於水份代謝不良、濕氣較重,因此更要注意飲水時「少量多次」,不能一次過量,以免造成濕氣、水份滯留,使代謝不佳、易水腫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