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脂肪肝更難纏!「脂肪胰」半數與糖尿病掛夠 2族群風險高

胖,小腹。(圖/達志影像)

▲比脂肪肝更難纏!「脂肪胰」半數與糖尿病掛夠,2族群風險高。(圖/肥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都對脂肪肝風險略有耳聞,但你聽過「脂肪胰」嗎?醫師表示,70%脂肪肝患者同時患有脂肪胰,台大健檢中心研究數據也顯示,脂肪胰在健檢人口盛行率達16%,推估全年齡層盛行率可能達30%。一旦有脂肪胰,糖尿病、心血管風險也隨之上身,呼籲2族群不可不慎。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脂肪胰成因與脂肪肝相似,當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無法儲存的脂肪細胞就會「外溢」到其他臟器,形成異位脂肪,其中又以肝臟居大宗,而隨著超音波儀器進步,近年來脂肪胰被發現的機率也提高,成為醫界關心的健康議題,推估盛行率與脂肪肝相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臟脂肪可怕之處,就是不會立即產生明顯症狀,卻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影響著身體。」楊建華提到,脂肪胰又被視為諸多「代謝症候群」的前兆,已有諸多研究證實其與糖尿病、胰臟炎等呈正相關,研究發現,50%有脂肪胰的人都有糖尿病,60~70%糖尿病患也有脂肪胰現象,呼籲民眾若健檢發現有脂肪胰,需多加留意血糖偵測。

至於哪些族群容易出現脂肪胰?楊建華說明,脂肪浸潤會隨著年紀增加漸趨明顯,尤其在男性身上更容易觀察到。研究發現,當胰臟脂肪堆積超過5%以上,胰臟細胞就會受損,胰島β细胞也會在浸潤後受傷,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增加糖尿病風險。

楊建華呼籲,若想避免脂肪胰生成,或消除內臟脂肪,可以先從減重著手。本身有糖尿病史、三酸甘油脂、代謝症候群問題者,也是脂肪胰高風險群,建議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經濟能力許可,也可加做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描,以達更精準檢查。

一旦發現自身有脂肪胰的可能,建議每3-6個月就要追蹤血糖、血壓、血脂變化,及早控制代謝症候群相關指標,減少三酸甘油脂的堆積,就能好好保護胰臟健康。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