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腹瀉就診增3倍!疾管署示警:群聚通報上升「多數染諾羅」

肚子痛,胃痛,腸胃炎,腹痛。(圖/記者李佳蓉攝)

▲往年春節期間國內急性腹瀉就診人數較平日增加。(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春節期間免不了大吃大喝,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測,往年春節連假期間急診腹瀉就診人次為平時1.5至3倍。統計國內近4週腹瀉群聚通報數增加,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提醒民眾注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醫師也提醒,諾羅病毒感染可能出現上吐下瀉,嚴重可能造成體液流失,病程要多注意水分與電解質補充。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截至1月16日,上週(1月8日至1月14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39,728人次,高於2022及2021年同期(分別為104,114及116,497人次),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全國近4週(2022年第51至2023年第2週)共接獲64起腹瀉群聚通報,較去年同期(56起)略高,其中28起檢出諾羅病毒(佔44%),提醒民眾注意防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指出,諾羅病毒流行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傳染力很強,大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易引發群聚感染,有時候會誤以為是食物中毒。

蘇軏說,常見的感染途徑包含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摸到被病毒污染的物體再觸碰到自己的眼、口、鼻、眼睛黏膜,以及吸入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產生的飛沫。若受到感染,在經過12到72小時的潛伏期後便會出現症狀,多數在1到3天內便會好轉,常見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也可能合併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等。

年夜飯,團圓菜,團圓飯,做菜,晚餐。(圖/資料照)

▲春節期間團圓飯、聚餐,大吃大喝機會增加。(圖/資料照)

諾羅病毒感染的治療,蘇軏說明,會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給予症狀緩解藥物,不過由於嚴重的嘔吐及腹瀉會造成體液流失,因此在病程中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本身有慢性病或者是年紀較小的兒童要特別小心是否出現脫水的症狀,如尿量明顯減少、精神反應不佳、哭鬧時眼淚減少等,同時會特別衛教以避免交叉傳染。

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並以熟食為主,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並儘速就醫或在家休息,以減少病毒傳播機會。

蘇軏也提到,由於酒精性消毒劑對諾羅病毒效果不佳,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及器物表面建議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在接觸患者後、用餐前、如廁後也務必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

疾管署補充,如有嘔吐或腹瀉等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請佩戴口罩,落實正確洗手、避免用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以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