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罩杯從D→F」撐破襯衫扣!「自摸」揪出11cm壘球大腫瘤

乳房,乳癌。(圖/達志/示意圖)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今年40歲的陳小姐去年3月自己摸到右邊乳房異常硬塊,直到5月感覺硬塊明顯變大,但因為聽說切片過程很痛,因此不願意就醫。結果硬塊持續長大,胸部罩杯從D變成F,常撐破襯衫鈕扣,仍逃避就醫,最後因胸部兩邊差異太大,朋友勸說後,才鼓起勇氣就醫,切片確診「早期高風險性三陰性乳癌」,右乳腫瘤已長到11公分。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痛、怕打針!」陳小姐直言自己特別怕痛,去年初摸到右胸異樣時,擔心是乳癌,但在上網搜尋到切片所用粗針的尺寸後,嚇得選擇忽略,直到被朋友發現左右乳房大小相差約2個罩杯,才就醫檢查,11公分的腫瘤比壘球還大。當時陳小姐撐到胸部罩杯已從D變成F,經常撐破襯衫鈕釦、影響穿衣、晚上只能側睡,生活品質越來越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小姐就醫後也選擇不再被網路資訊所震懾,在醫師的詳細解說下,積極且按部就班地配合治療,首先接受了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半年後動手術,術後體內已檢測不出癌細胞,目前穩定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中。

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圖/醫師提供)

▲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2條件。(圖/醫師提供,下同)

從壘球大小般腫瘤到體內檢測不到癌細胞,陳小姐也笑說「親身走過後,發現三陰性乳癌並沒有想像中可怕,盡早發現、及早治療,即使是早期高風險性三陰性乳癌,仍有可能在接受治療後,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表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是指「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腋下淋巴轉移」或者「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淋巴是否轉移」的三陰性乳癌。現在治療觀念是先做藥物治療再手術,以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的機會、預測藥物有無療效。

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圖/醫師提供)

▲醫師呼籲,年輕女性朋友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所幸近年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出現新契機,國際研究發現,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手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先期性療法,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以鞏固療效,可以提高病理學完全療效反應超過6成,有助降低近4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進而延長存活。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長庚紀念醫院顧問級主治師陳訓徹教授也提醒,門診也發現,的確有一些三陰性乳癌病友確診在45歲之前,政府目前僅針對40-45歲有乳癌家族病史、45-70歲女性予以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因此呼籲年輕女性朋友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