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根手指就能測!肌少症「嚴重恐失智」 醫示警6徵兆:千萬別拖

▲▼骨質疏鬆,老人,骨折,獨居。(圖/翻攝自pixabay)

▲年過40後,肌肉就會快速流失。(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除了骨質疏鬆外,「肌少症」近年來也備受重視。醫師指出,只要年過40,肌肉每10年就會以8%的速度流失,到了6、70歲就可能發展成有感症狀,嚴重還會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智及死亡率。

根據調查結果,全台有超過4成6的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埔榮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林雪真指出,若肌肉重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就已是「肌少症前期」,應多注意自己和家中長輩是否吻合以下6點徵兆,以利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行走困難:室內平地行走每秒少於0.8公尺。

2.握力下降:拿不動沙拉油桶,沒辦法擰乾毛巾。

3.行動困難:很難從椅子上站起來;上下樓梯要分段休息。

4.反覆跌倒:過去1年跌倒2次以上。

5.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肥,在半年內體重減少5%。

6.小腿太細:雙手可圍繞小腿,或小腿圍男生和女生分別小於34和32公分。

▲▼肌少症。(圖/記者顏云岑攝)

▲可用雙手檢測自己是否有肌少症。(圖/記者顏云岑攝)

針對第6點,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陳冠誠也提供自我量測小腿圍的方法:將雙手虎口圈在膝蓋下緣,往下滑若雙手被小腿肚撐開,表示肌肉量仍充足,相反的沒有阻礙、兩手指尖始終接合,即是肌少肌。醫師警告,出現肌少症要立即就醫,想逆轉病症,營養與運動缺一不可,千萬不能再拖。

對抗肌少症,陳冠誠說,營養、肌力訓練缺一不可。他大力推薦地中海飲食,除了能補充優質蛋白,同時均衡食用各類蔬菜,增加抗氧化劑攝取;肌力訓練可刺激肌肉生長,必要時甚至要做重量訓練。

此外,林雪真表示,許多人對肌少症常有些迷思,如:體型瘦削的人容易罹患、老年人專利、肥胖和常運動的人不會罹患、少吃多動可以減肥和增肌;但醫學上所定義真正的肌少症,必須滿足3個條件:肌肉重量減少、肌肉力量減少、身體活動能力減少,呼籲大家若有以上狀況,應就醫以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來改善或預防。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