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檢政策落後國際!超音波僅1次「還不能看是否缺一隻手」

▲▼民團、學界批評政府產前檢查預算不足、產檢次數與項目都有待提升。(圖/記者洪巧藍攝)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右)說明產檢給付多項低於健保給付。(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今年恐怕會創下新生兒數的歷史新低,不過立委與民團學界卻指出,政府即便提出多項政策提高生育率,但最基本的孕婦產前檢查預算卻長年不足,讓現行產檢次數不但低於國際,超音波檢查只有1次,且僅能觀察胎兒大小,至於是否有先天疾病、缺了手等都無從得知,疾呼政府重視改善。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立委林淑芬辦公室、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談及現行產檢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近10年政府編列預算都少於實際支出,再挪用菸捐來彌補,再再顯示不重視少子化問題,此為「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記者會(圖/台灣女人連線提供)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在乎生產數歷史新低? 請編好編滿產檢預算」。記者會(圖/台灣女人連線提供)。

受限於預算不足,讓產檢項目也無法增加,影響照護品質。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國際先進國家產次數已經訂為12~14次,但我國還停留在10次;當國際間都以兩到三次超音波作為基本項目,國內卻只有1次;而且當胎兒超過40週以上,晚期檢查需求都必須產婦自行吸收。

黃建霈指出,現行產檢提供超音波檢查是在第三次進行,然而其實在早期的第一次產檢就應該進行檢查確認胎兒心跳,另於孕程後期第八次、九次產檢也應該增加一次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狀況與確認胎位以利生產。

而現行第三次產檢的胎兒超音波,主要是檢查胎兒大小等7個項目,但攸關唇顎裂、心臟病等先天疾病,是否缺一隻手等都無法判別,建議該次應提升為高層次超音波。

▲▼民團、學界批評政府產前檢查預算不足、產檢次數與項目都有待提升。(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中)說明政府產撿預算年年編列不足。(圖/記者洪巧藍攝)

立委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除了產撿預算,產檢給付更低於健保給付!這顯示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補充,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

黃閔照建議,政府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但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包含增加產檢次數、項目還有給付問題,會再與婦產科醫學會、生殖醫學會、週產期醫學會討論、研擬。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