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暴飲暴食會引起消化道不適,容易出現打嗝、泛酸腹痛、大便酸臭或便祕等症狀。(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陳凱力/綜合報導
一名22歲李姓男子在連續假期中暴飲暴食不知節制,之後就發現飯後易出現脹氣感,尤其若吃到油炸類食物後20分鐘更覺悶脹且胃口下降,此外,又容易打嗝,朋友告訴他口中充滿酸味,十分難聞,因而尋求醫師治療。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表示,李男的問題是一般認知的消化不良,腸胃消化不良涵蓋範圍廣泛,從腹脹、打嗝、泛酸、噁心、嘔吐、便祕、胃口不佳、偏食均包含在內。現今社會營養狀況良好,比較少出現營養不足的狀況;常見到的是在過度進或嗜食某些食物,出現腹脹、打嗝、便祕的問題。
賴博政醫師解釋中醫古代稱「脾胃」為「倉廩之官」,是「後天之本」,所謂胃主收納,脾主運化,指的是飲食由口進入,透過胃的容納及初步消化成的小分子養分,經由脾的進一步消化及轉輸,提供人體生長發育所需。當進食過量,超過胃部容納功能,就可能出現脹滿,嚴重者缺乏食慾,進而影響人體氣機升降,出現打嗝、泛酸腹痛、大便酸臭或便祕等症狀。
賴博政醫師提醒,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進食須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二、細嚼後再吞下,避免胃酸分泌過多 ,增加腸胃負擔。
三、飲食需均衡,少碰富含油脂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才能改善腸胃脹氣。
賴博政醫師表示,平時可以針對身體特定穴道做刺激,用以幫助脹氣的緩解,可用指腹輕觸內關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按壓約3-5秒,持續20下,感到痠脹即可,一天可做2-3回。
▲ 內關穴,在手掌橫紋中點直上三指的距離,在兩筋之間;功效有降逆止嘔,寧心安神。(圖/賴博政醫師提供,下同)
▲合谷穴,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的最高點;功用可和胃通腸,疏肝理氣。
▲足三里穴,膝蓋骨緣外側下方凹窩,向下四指寬處做一水平線,在脛骨外旁開一指寬的距離做一垂直線,兩線的交點即是足三里;功效為調理脾胃,理氣消滯。
►夫妻吵架她慘遭「行刑式扭斷手」 老公冷笑慢慢轉...醫嚇傻:螺旋式骨折
►2線3警官「一晚續2攤」 酒測值0.41遭拔官…分局長也連坐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