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台中市游小妹和王小妹,先天罹患心臟病「主動脈弓中斷」,未滿月就成「室友」的兩人,但經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施以「主動脈弓中斷外科重建手術」後,出院並重獲新生享受健康生活。
▲主動脈弓中斷重建手術 幫助女嬰擁有健康生活(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先天性心臟病科主任陳豐霖指出,游小妹和王小妹其實是同病不同運,游小妹去年十月出生,因哭聲相當微弱在兒科診所就醫,醫師聽診未發現有異,卻在月底部全身發黑休克,送到醫院急救,才發現是主動脈弓中斷造成;王小妹則是媽媽懷孕23周,透過產前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病兆,39周剖腹生產出世,約半月後接受心導管置入支架撐開動脈導管,由於她合併有心室破洞,再由外科手術進行主動脈重建將心室破洞修補起來。
游小妹休克被救活後,家人對於是否繼續讓女兒接受第二階段開心手術相當猶豫,就在消極等待的一個半月間,王小妹出生並進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兩階段治療,游媽媽看到她病情漸趨樂觀,受到同病住院王姓女嬰一家鼓舞,轉念讓女兒接受開心手術,也給了游小妹繼續長大的機會,也於術後回到醫院切蛋糕慶祝重獲新生。
陳豐霖主任說明,主動脈弓中斷就是連接心臟將血液送到全身器官的主動脈有一段發生狹窄甚至完全阻塞,胎兒時期尚可透過動脈導管維持血流,出生後三至七天動脈導管會自行關閉,心臟血流無法正常流通,會造成心臟衰竭、發紺猝死。
主動脈弓中斷外科重建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死亡率約一成,但如未接受完整治療,病嬰在一個月內死亡的機率高達七成,拖過一個月在一歲內死亡的機會則高達90%。陳豐霖呼籲民眾,透過胎兒心臟超音波或是出生後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都可以在發病之前提早發現病灶,透過計畫治療使病狀改善。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