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長年臥床病的長者多有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問題,需服用強效制酸劑抑制,但藥師表示,當胃酸只剩下1/4時,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引發細菌性腸炎等問題。另外,台灣長輩愛用的肌肉鬆弛劑,也會對腦部產生「抗膽鹼作用」,讓全身體液分泌變少,使攝護腺肥大、便祕更嚴重。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都把吃藥當吃補,每天不吃就心慌。開業藥師鄭文柏提到,高齡族群需要卻不適合過量服用的藥物,以「胃藥」和「肌肉鬆弛劑」最多,前者吃超量會讓免疫力下降,後者則會產讓全身體液變少。
鄭文柏解釋,強效胃藥雖可抑制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但也會讓間接中和胃酸濃度,當胃酸只剩下1/4時,腸胃道抗菌能力就會出問題,造成細菌性腸胃炎,「此時就要用更強的藥去殺」。
此外,胃酸減少也會造成鈣質、蛋白質、B群等維生素吸收能力變差,引發骨質疏鬆、肌少症、貧血、神經炎等,就算物理治療、語言治療能長照資源介入,也會因藥品影響,造成服務困難。
肌肉鬆弛劑則是用在舒緩身體痠痛上。鄭文柏提到,台灣長者沒有預防醫學概念,當年紀大了幾耐力變差,支撐不了身體時,理應靠運動與補充蛋白質增加肌力,但很多長者確會選擇直吃藥放鬆,殊不知長年吃下來,恐對腦部產生更嚴重影響。
▲開業藥師鄭文柏(右)分享長輩常吃卻傷身的2大藥品。(圖/記者嚴云岑攝)
鄭文柏解釋,腦部的血腦屏障會隨著年紀增長變薄,「就像臭氧層破一個洞」,肌肉鬆弛劑藥性滲入腦部後,會產生抗膽鹼作用,讓全身體液分泌變少,又稱「乾燥症」。
鄭文柏提到,當口水分泌變少,就會造成吞嚥困難,讓老人家更吃不下飯;排尿變少會加劇男性長輩的攝護腺肥大問題,造成半夜頻尿,睡眠品質更差。此外,許多臥床長輩都有便秘問題,體液分泌變少,恐要用到更強效的軟便劑才能刺激排泄,呼籲藥師在調劑藥品時,可以多留心幫民眾把關,才能讓長照服務更有效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