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推測,今年選舉症侯群可能更長、更明顯,不少民眾在開票後都出現第一波立即反應。(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激烈選舉落幕後,幾家歡樂幾家愁,不少民眾在選後出現激動情緒,哭喊無法接受結果。精神科醫師指出,選舉症候群分選前和選後,往往在選後都會有第一波立即反應的現象,當場就陷入低潮,可依照強度分為「落選人、助選員、下賭盤民眾、落選人親友和支持選民」5大族群。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落選人就像落榜效應,助選員像候選人的分身,而落選人親友會有很明顯的磁場效應,失落感都會明顯較重,症狀可能持續一個禮拜到四個禮拜不等,情緒上包括憂鬱、不快樂、憤怒、焦慮和壓力感,嚴重甚至會覺得活著沒意義,有想自殺的傾象。
今年選舉很多地方都打的激烈,再加上綁公投,參與人數一下暴增,選舉症候群的人數可能隨之增加,就連選贏的人都可能會有「躁症」現象。楊聰財特別提到,一般來說秋冬換季之際,憂鬱情緒會比較多,對憂鬱症患者來說是雪上加霜,相對的,high過頭就是躁症,會出現話很多、活動量大、覺得自己賭對了等現象。
▲醫師提醒,選舉症候群不僅會有難過情緒,勝選的也可能出現躁症。(圖/記者湯興漢攝)
另外,政治熱度大部分都是男性大於女性,嚴重者會出現精神病。楊聰財舉例,過去就曾遇過一名約50歲案例,無法接受選舉結果,出現被害妄想症,覺得自己被中共監視,一直躲在衣櫥裡,身上還隨時帶著兩把刀,最後覺得自己無路可逃要去跳碧潭,家屬只好強制送醫治療。
選後相關新聞還會很多,尤其今年很多地方開票時都出現拉鋸戰,輸的人更容易不服氣。楊聰財說,還有人會出現急性壓力障礙,比較神經質、敏感和負面思考的人在失落時,容易造成創傷,且兩年後又要選總統,可能因此留下陰影,在這段期間發展成創傷後壓力障礙,且這類型的人也常常合併「廣泛性焦慮症」,易有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和睡眠障礙等症狀。
楊聰財提醒,今年選後症候群可能更多、更嚴重,一定要多留意自己和身邊親友的現象,包括「能睡、能吃、能動、能笑」,如出現一週睡不好、吃不下、暴瘦、明顯無精打采等狀況要盡快就醫;建議盡量作息規律、多運動、做腹式呼吸,建立正確的舒壓方法,如睡前寫日記整理思緒和緩解情緒,都有助盡快度過選舉症候群。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