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環保喝水」又怕塑化劑?專家3原則教你「挑水壺」。(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夏日外出一定要記得補水,許多民眾為了環保,多挑選可重複使用的環保水壺,但在選購輕巧好攜帶的塑膠材質時,又擔心有塑化劑危害。對此,食藥署表示,最常使用的塑化劑為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中的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只要把握3點原則,就不會把塑化劑喝下肚。
食藥署表示,「塑化劑」被用於塑膠製品製程中的添加物,可以增加製品柔軟度,如果添加過量,或是聚合製程控制不當,導致聚合不完整或有瑕疵的情形,而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又出現刮痕磨損、遇到高溫加熱、酸鹼、微波及接觸高溫油脂情況下,塑化劑就比較容易釋出,並且隨著使用過程進入人體。
如果不想挑選到可能含有塑化劑的材質,食藥署建議的第一原則為「從外包裝選購」,若沒有標示塑膠材質或編號的的產品,就不應購買,而註明「不含雙酚A」、「BPA-free」字樣的塑膠水壺,則是較安全的選擇。因為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若杯子有刮痕,又碰上高溫、酸鹼、微波處理或者強力清潔劑,有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隨著飲品一起喝下肚。
▲重複使用的塑膠水壺最好選擇PP材質。(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第二原則為「回歸自身需求」。食藥署表示,若是塑膠水壺偶爾會用來裝溫水,建議挑選耐熱度較高的PP材質。如果會用來微波,除了選擇PP塑膠材質之外,最好還是購買有註明可微波字樣的產品。
最後一原則為「注意清潔方式」,食藥署建議在清潔環保塑膠水壺時,可使用中性清潔劑,避免酸性或鹼性洗潔劑侵蝕塑膠,使用菜瓜布搓揉瓶身,也會因刮傷或磨損縮短使用期限,應盡量避免;清洗後,不要使用紫外線殺菌或放在陽光下曝曬,以免加速材質劣化。而產品若有龜裂、破損、刮傷、變色,應立即更換,將飲用風險降到最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