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康健雜誌 文/樂茞軍
最近,朋友G傳給我一則資訊:日本新流行「零葬」,不要葬禮、不留骨灰、也不要墓地祭拜,讓人生的終點歸於零。遺體直接從醫院送火葬場,骨灰不必取回,交由火葬場處理,比環保葬更不污染環境。
太好了!人死了本來一切都歸零,「零葬」徹底解決人生最終一件大事。
時代不同了,人們對喪葬的觀念也更多元化了。據內政部統計,近10年來國人死後選擇環保自然葬的比率增加了15倍。有些樹葬或花葬的「福地」聽說還擠不進去,只有大海無邊,大概可容納全地球人類的骨灰,所以海葬不愁沒位子。有趣的是,近來看到、聽到希望身後海葬的人很多,《聯合報》繽紛版的「為自己辦告別式」話題,就有不少人選海葬。作家李昂要把骨灰撒在故鄉鹿港海邊,有朋友提醒她海邊垃圾太多,最好雇條小船,駛離海岸遠一點。她又想燒成的骨灰,又何需爭論是否也是垃圾......好!夠灑脫!
身後如何葬本來絕對是個人的意願,就像安樂死一樣(遺憾的是國內還沒法源)。
不過,比較起來,「如何葬」好像比「如何決定不能自主的病人要不要插管」單純一點,爭執少一點。但我也看到一個遷葬糾紛的新聞,主要原因是後代子孫「不順的人想改運,順遂的怕壞風水」。若是沒有墳,就沒有糾紛啦。
慎終追遠,不在形式
一位旅居國外的朋友老後想歸葬故鄉,要我替她打聽靈骨塔行情。
在價格之外我順口問了一句:「這些塔位經常有親人來祭祀吧?」那人老實,說:「有些很久沒人來了,那些骨灰罈會放在另外的地方。」我聽了黯然,但又想有些後代可能是心有餘力不足吧,如果自己的生活有問題,或是長住國外都是無可奈何的事,同樣也不是每座墳在清明節都有人掃。
我絕不否定「慎終追遠」的價值,人不能忘祖,但我相信對祖先有尊重、對父母有愛不在形式。死亡來臨常常不會預告,除了某些疾病以外。因此我早幾年就和子女談死亡,記得剛開始孩子們聽了表情很好玩,嚇到了!不敢反應。漸漸地變得沉穩,但不講話,當然也沒意見。今年在電視上看到一台照相機在海上漂流3年回到原點的報導,專家說海水是繞著地球轉的,於是我說:「將來你們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海邊都能看到媽媽,什麼靈骨塔、什麼墳墓能有這種魔力呀!而且海葬有海豚送行、海浪伴舞,多美!」
他們竟然忍不住笑了!我很喜歡他們終於坦然接受這所有生命一定會走到終點的事實。
至於祖墳風水對後代的影響,想起兩岸剛剛開放的那一陣子,很多人回鄉祭拜祖墳,可憐不少人找不到墳在何處。一位朋友在圍觀的族人指引下,對著山腳下一塊荒土焚香磕頭三拜;另一位依著腦中極模糊的印象找到大約方向,再三繞行經遠房親戚確認是在一方水田中幾塊石頭的地方,他只好在田埂上跪拜。而我知道沒有祖墳的他們靠著自己努力,都有很好的人生。
朋友說她告訴孩子們父母都可以接受「零葬」,將來你們就不必考慮任何簡單的葬禮會對父母不敬了。其實有些葬禮是做給別人看的,鋪張講究,面子都給了活人。
「零葬」如需要法律通過,我希望自己能等到。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康健六月號《牙科就醫指南》
延伸閱讀: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