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好易怒! 男友快學「7種穴位按摩」趕走經前症候群

生氣暴怒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不少女性在月經來之前,都會有偏頭痛、易怒等經前症候群。(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不少女性在月經來之前,都會經前症候群,會出現易怒、焦慮、頭痛、乳房腫脹、水腫和拉肚子等不適,讓不少男友超恐慌。中醫師指出,女性月經來潮的經前症候群包含心理、生理、行為三類大類,建議可透過按摩「合谷、太衝、內關、三陰交、風池、太溪和足三里」7個穴位舒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林立涵指出,中醫看經前症候群,主要是「肝鬱」表現,女性天生有生理磨難,包括月經、懷孕、哺乳,都會耗傷陰血,較男性更容易陰虛,如果過程中出現加重症狀的因子,像是熬夜就會更加耗損陰血,因此中藥會著重在「疏肝解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藥物調理,林立涵也提出7個有助舒緩經前症候群的穴位。包括中醫常用到的有「4關」,分別是手掌虎口處的「合谷」、腳背第一、二趾中間的「太衝」,左右都需要按,每穴大約按壓3至5分鐘,直至有微微的痠痛感,能讓全身氣機更通暢。

舒緩經前症候群穴位。(圖/醫師提供)

▲▼合谷穴和太衝穴。(圖/醫師提供)

舒緩經前症候群穴位。(圖/醫師提供)

另外,手腕橫紋上2吋的「內關」,有助安神定志;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為肝脾腎3條陰經交匯處,是婦科要穴,如果會頭痛,可加按「風池、太陽穴」,容易水腫的話可按「太溪」、腹脹則可按壓「足三里」。

林立涵說明,在中醫觀點上,「肝」主要功能在於「調節身體氣機」,就是分派身體的能量,比如進食時,讓能量跑到腸胃,一旦陰虛,就像機器沒上油,肝無法好好運作,便會形成「氣鬱」,進一步造成經前症候群,若是在高壓職場工作,也會使得肝鬱更嚴重。

舒緩經前症候群穴位。(圖/醫師提供)

▲▼內關穴及三陰交穴。(圖/醫師提供)

舒緩經前症候群穴位。(圖/醫師提供)

而隨著每個人體質不一,經前症狀也不盡相同。林立涵指出,火氣大的女性,可能會有偏頭痛、易生氣、長痘痘等表現;脾胃較虛的人,又常亂吃東西,如油炸、辛辣物,平日可能只是消化不良,但月經來前,腸胃問題會加重,可能頻拉肚子、脹氣或水腫。

中醫治療經前症候群,會著重在「疏肝解鬱」,再視個人體質、生活作息去調整。林立涵表示,最常使用「逍遙散」,配方包括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及生薑,柴胡可疏肝解鬱,當歸有養血功能,白朮、甘草則能調理腸胃,若病人有上火情形,會添加清熱降火的藥材;脾胃很虛的人,則可加入補脾胃的藥材。

糖尿病保健穴位。(圖/記者趙于婷攝)

▲▼太溪穴和足三里穴。(圖/記者趙于婷攝)

足三里穴位。(圖/記者趙于婷攝)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