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有味道的人」 邊境人員最怕開這幾國「恐怖櫃」

▲食藥署邊境查驗。(圖/記者嚴云岑攝)

▲北區管理中心技士黃靜如抽驗日本進口的湯圓,無論春夏秋冬他們都要包緊緊。(圖/食藥署提供)

記者嚴云岑/專題報導

「每天回辦公室,同仁就知道我們今天驗了什麼。」43歲的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技士黃靜如笑道。在基隆港辦事處一待就是6年,外表纖瘦的她也變成名副其實的「大力女子」,不過,最讓她在意的,並非逐漸強壯的手臂,而是身上的各種味道,而來自特定區域的貨櫃,也成了查驗人員心照不宣的「恐怖櫃」,「只要一開櫃,味道瞬間竄進鼻孔,附在身上一整天消不掉。」

邊境人員查驗貨櫃時,須深入貨櫃,觀察是否有異狀,若進入生鮮櫃,還要發揮嗅覺,聞聞是否有腐敗的味道。黃靜如表示,夏天查驗最容易感冒,一來是天氣炎熱,二來是貨櫃溫差大,「一般櫃高達40、50度,冷凍櫃則瞬間降到零下20度」,有時驗到一整條50公斤以上的裸裝冷凍魚類,還要小心被魚鰭刺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隆港邊境查驗。(圖/記者嚴云岑攝)

▲邊境查驗人員每天開櫃都像在「抽福袋」,打開才知是什麼。(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黃靜如口中的恐怖櫃大多來自東南亞,又以辣椒、辛香料佔多數。由於食品可能為小批、小批進口,在開櫃前就像抽福袋,完全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等到櫃門一開辣椒味道飄出才知道中獎。除了味道較重的辛香料外,滿載魚類或肉品的貨櫃,往往也讓查驗人員退避三舍,雖已拉起口罩,仍無法阻絕味道竄進鼻腔。

除了開櫃驗貨外,邊境查驗人員也要因應各國輸入的產品判別標示與報關資料是否相符,而韓國、泰國兩國的食品,也成了同仁查驗工作的「大魔王」。

「查一件日本食品只需10分鐘、複合食品頂多20分鐘,但韓國每一件都至少要30分以上。」同屬北區管理中心技士、36歲何佳樺表示。由於審查進口食品時,不僅要看成分,包裝上的文字與圖片也要逐一比對,進口的韓國食品以泡麵居多,因為文字難以分辨,每次對比都很頭痛。泰文醬料包與飲料則是大魔王中的魔頭,「有時都直接請進口商提供翻譯版本,不然真的看不出差別。」

▲基隆港邊境查驗。(圖/記者嚴云岑攝)

▲集中查驗場堆高機進進出出。(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邊境查驗工作大多在戶外,查驗人員無論春夏秋冬,只要出勤都會「包緊緊」,而口罩、雨靴則是必備品,夏天穿食藥署背心,冬天則多了防寒衣。黃靜如笑道,全部穿完後,大概就只能靠眼睛認人。

雖然邊境查驗工作辛苦,但何佳樺坦言,現在的作業程序比起2年前已有大幅改善。「原本規定是『以人就櫃』,2015年中修正規定後,才改到集中查驗場作業。」

何佳樺說,過去在貨櫃場驗貨時,除了需要爬到2、3層樓高的櫃點開櫃,在行走時還需閃避正在搬運貨物的堆高機、大貨車等,過去就曾有同仁不慎遭撞傷,還有助理踩到釘子,穿透雨鞋插進腳趾,休息了好一陣子才康復。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廖姿婷表示,當初會修改規定,就是考量到同仁的安全,將查驗辦法修改為集中查驗,讓業者把貨櫃拖到倉儲前空地,免去爬高的風險,也能加速檢驗,目前只有食藥署有此規定,防檢局、農委會仍需就櫃查驗。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技士何佳樺(左起)、黃靜如與科長廖姿婷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食藥署邊境查驗。(圖/記者嚴云岑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