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有「符合這3項」才是完美便便! 你多久蹲一次馬桶?

廁所,便秘,大便(圖/記者周宸亘攝)
▲你都多久上一次廁所,會觀察自己的便便狀態嗎?(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馬桶上報到,但結束後你會回頭關心自己的便便狀態嗎?究竟「完美的便便」長什麼樣子,原來真有依據。根據陸媒《丁香醫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醫師張岩指出,人們的排泄物其實有「健康規範」,他分析必須符合3項準則,才稱得上是完美便便。網友們上完廁所別再急著沖了,還可從中發現自己的消化道健不健康喔!

標準1:便便的頻率
排便的頻率無論是一天3次或是一週3次皆屬正常範圍,換句話說,每週3~21次都ok。張岩說,其實排便次數並非糾結的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接受這樣的排便頻率。倘若一天不排便就心理鬱悶,更可能是心理焦慮所導致,並非真有消化道的疾病。因此調整心態,別為難彼此,「愛它,就給它自由」。

標準2:便便的顏色
正常的便便顏色為棕黃色,若顏色變黑或是變紅,就得就醫檢查。張岩說,由於便便顏色和身體膽汁的腸肝循環有關,因此一旦顏色改變,即代表膽囊或是胰臟出問題。但他也說,黑色的便便可能與攝取豬血、補鐵藥物等有關,而下消化道的出血量較大時也會出現黑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標準3:大便的形狀
根據布里斯托大便的分型,將太乾、正常到太濕的糞便分類為「一顆顆球狀、長條凹凸狀、長條微裂痕、長條滑順狀、柔軟大塊狀、鬆軟小塊狀到液狀」等7種型態。張岩說,正常的大便形狀應介於3~5之間(長條滑順狀、柔軟大塊狀、鬆軟小塊狀),偶爾出現其他形狀的大便也是允許的。

▼大便的型態分7種,你平常都排哪一種勒?(圖/《10 Seconds Class – 10秒鐘教室》授權提供)
超Q圖解「7大便型態」...你是哪種?(圖/臉書《10 Seconds Class – 10秒鐘教室》授權提供)

過去《ETtoday健康雲》也曾引用《10 Seconds Class – 10秒鐘教室》的圖片,分析7種糞便的形成原因(太乾→正常→太濕)如下:

1.一顆顆球狀:身體缺纖維和水份因此難以通過腸道,屬於嚴重便秘型。
2.長條凹凸狀:雖然不如「羊便便」嚴重,但也是有點便秘的徵兆。
3.長條微裂痕:算是還不錯的大便,但有裂痕代表還是有點乾,記得多喝水。
4.長條滑順狀:這是最理想、最棒的大便。
5.柔軟大塊狀:說明腸內壞菌太多,或是腸躁症所引起,過不久可能就要拉肚子了。
6.鬆軟小塊狀:說明體內毒素堆積,腸胃濕重所導致。
7.液狀:就是拉肚子啦!到達嚴重腹瀉狀態需要特別注意。

該粉專也提醒排便不順的網友們,除了靠運動、調整作息外,還建議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蘋果、香菇,含豐富維生素C的奇異果,清除腸道內腐敗物的紫菜,促進腸胃蠕動的香蕉和營養價值豐富的芝麻。才能將廢物通通排除,無便自然一身輕。

▼想要無便一身輕,多喝水是必要的。(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喝水,水。(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