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最常被誤認為「這病」 摸到蛋蛋硬塊快照超音波

喬蛋,睪丸,蛋蛋。(圖/記者李佳蓉攝)

▲「這病」最常與睪丸癌混淆,摸到蛋蛋硬塊快照超音波!(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36歲「不死鳥」郭泓志洗澡摸到睪丸硬塊,就醫果然發現左側睪丸腫瘤,所幸為良性,術後已無大礙。替郭泓志開刀的高雄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建旭表示,許多民眾會將睪丸癌與副睪炎混淆,延誤就醫時間,提醒民眾若摸到硬塊,一定要到泌尿科診所做超音波檢查,並在發現症狀時及早治療。

陳建旭表示,睪丸癌的好發年齡在20至40歲左右,許多民眾都是摸到腫塊不以為意,等到拖了3至4個月睪丸有「變大」或「變硬」的感覺,才到醫院檢查,這時的睪丸有5至10%的機率會有壞死、發炎、出血等現象,只能切除防止癌細胞擴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建旭提到,每10萬人中約有3~7人罹患睪丸癌,「機率其實不算太高」,但大多數患者感到睪丸疼痛,多會聯想到副睪炎,此時若沒有做超音波檢查,可能會無法及早揪出腫瘤,影響預後。他曾經遇過一名患者,摸到腫塊遲未就醫,最後實在痛到不行,輾轉來到門診求助,睪丸腫瘤已有10幾公分大。

▲▲郭泓志。(圖/記者歐建智攝)

▲郭泓志睪丸腫瘤術後恢復良好,約2~3個月可重返球場。(圖/記者歐建智攝)

「睪丸腫瘤不一定會痛,但如果真的會痛,情況通常不太樂觀。」陳建旭表示,區分睪丸癌與副睪炎的唯一方法為超音波檢查,「附睪在睪丸後方,照起來會發現睪丸是正常的,但若血流量非常豐盛,就表示有地方發炎了;睪丸癌則是會在超音波上看到明顯腫塊。」

睪丸長腫瘤有95%為惡性,但有98%會出現在單側,國外文獻上只有2%病患是雙側長腫塊。陳建旭說,一般針對睪丸癌患者的治療都以切除為主,但若遇到雙側腫瘤,或只有一顆睪丸又不幸長腫瘤,才會先做切片評估,針對惡性部位挖除。

他曾收治過一位雙側腫瘤的患者,一邊腫瘤已達4至5公分、另一邊只有1公分,切片不幸皆為惡性,考慮到男性尊嚴與生殖需求,與病患溝通後,只切除一邊,腫瘤較小的部位僅先行挖除,並持續追蹤是否擴散。

郭泓志雖然左側副睪丸有與左下方睪丸分別檢出2公分大的囊腫與2至3公分腫塊,但化驗結果為良性,「是少數幸運的5%」。陳建旭表示,郭泓志2日接受完手術後,隔天就自行出院,運動與性功能皆不受影響,預計2至3個月後可以重返球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