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 武國璋醫師
雖然低生育率是已發展國家普遍的現象,然而我國的生育率可謂全球最低,未來人口老化與人口減少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必造成國家安全的問題。人口老年化與生育問題,必須透過政府的政策來推動改進因應。在醫學進步的現在,台灣不孕症患者數卻反而持續上升,隨著少子化與晚婚的因素,生育風險也相對提高,也會造成相關生產合併症,不孕症患者約佔總人口的 15%,約莫 1/7人口數。
他山之石可供借鏡,雖然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也會遭遇相同的問題,不過也可見到相應政策像是鼓勵生育、幼兒教育、托嬰的補助,甚至不孕症夫婦的醫療資源補助等方式來鼓勵生育,因此也稍見成效。台灣的生育率問題,需要政府實在地以大刀闊斧的策略應對。
因為晚婚,加上生活方式變遷、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造成卵子、胚胎的品質下降,影響國民的健康與生育能力。雖然醫療技術已經達到顯著的水準,但是還有少部分族群,因科學的盲點,仍然有待各方努力改善其不孕的問題。最近醫界在報章雜誌上也經常呼籲:若要提高不孕症治療的成功率,在搭配醫療輔助之餘,病患也必須從自身生活習慣的改善做起,無論是少煙、少酒、少熬夜、體重控制、適當抒發壓力,都是接受治療之前必須從根本做起的。
台灣醫療界針對不孕症的問題,已經將醫療水準提升到世界級的水準,實力有目共睹。近年發展的胚胎著床前染色體基因篩檢(PGS)技術是治療不孕症的重要醫療進展。搭配現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經過PGS 檢測後,可在胚胎植入前,先行挑選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後再行植入,可以提高胚胎的著床率,確實可能可以幫助諸如重複流產的族群、卵子減少的高齡產婦,但確實的數據,有待各界繼續努力與統計。
已屆生育年齡的不孕症患者,若有生產的需求,醫療諮詢的資源相當豐富。提高不孕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首要在於年齡因素,35 歲以下不孕症患者若尋求治療,約50%的機率可成功懷孕,到38 歲左右,成功率就會降低到35%。
不孕症療程而成功受孕的孕婦,特別是34 歲以上的高齡產婦,因為卵子品質下降,可能發生染色體異常的狀況,因此染色體檢查就有其必要性。而且精蟲稀少及非阻塞性精子缺少的男性不孕症,也會出現遺傳方面的問題,這些族群都有檢測染色體的必要。不孕症夫婦自身的身體因素,諸如子宮內膜異位或者先天發育的關係,會影響早產及新生兒死亡的機率,針這些族群,患者務必要與婦產科醫師緊密配合,定期產檢。呼籲婦女若有不孕症問題,或是一般生育年齡的女性,嘗試懷孕達一年皆未成功者,35~38歲高齡產婦嘗試懷孕半年未成功者,皆應儘早尋求不孕症的醫療協助,包括男性精蟲檢查、女性排卵檢查、輸卵管通暢度,都是現今科技可提供的醫療協助。
因應這些議題,不論是出生率低少子化、社會性、生殖醫學技術精進等議題,生殖醫學會每年均會舉辦6~7場學術活動。今年8月即將於台中召開的「生殖醫學年會」,也將邀請國外學者針對高齡產婦的引卵提出最新研究報告,也將可以見相關專家學者發表到實驗室胚胎培養的最新技術。同時,國內資深醫師也將用前瞻的高度來看人工生殖技術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更多生醫新知 >>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