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戲水超涼爽,但若不小心嗆水了,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圖/示意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來臨,又到了戲水的高峰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提醒,若嗆水後出現意識改變、呼吸困難,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無論之後意識恢復與否,都要儘早到醫院檢查。根據台灣臨床統計,有高達10%的溺水死亡案例屬於水未進到肺部的「乾溺水」,原本患者看起來與常人無異,最後卻因呼吸窘迫死亡。
美國德州日前發生一名乾溺水(dry drowning)案例。一名4歲男童與家人戲水後,連續多日出現腹痛、上吐下瀉等症狀,父母原以為是腸胃道感染,但一週後他卻因呼吸停止送急診,經過1小時的搶救依然回天乏術。雖然官方死因需經解剖後才能確認,但醫師根據臨床症狀觀察,推測其死於「乾溺水」,成為當地家長的警訊。
高偉峰提到,溺水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兩大類,雖然大部分患者皆死於水跑進肺部的濕性溺水,但仍有10%因氣管嚴重收縮,水反而流不進肺部,最後因「自發性呼吸窘迫症(ADRS)」窒息死亡。
▲溺水分為乾性與濕性,大部份的患者都死於後者。(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美國心臟醫學會於2015年10月頒布「高級心臟救命書」,要求溺水獲救或者嗆水後意識改變的患者,要立刻到醫院檢查,並至少留院觀察72小時,以防次發性溺水發生。
高偉峰提到,次發性溺水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主要特色為一開始看起來「好好的」,後來卻突然喘不過氣過世。他提到,若游泳嗆水後發生神智改變、呼吸困難等,雖然後來恢復意識,還是有可能在72小時內出現自發性呼吸窘迫症。若觀察到親友游完泳覺得累、喘、咳嗽越來越頻繁,一定要儘早帶往醫院檢查。
至於如何預防溺水?高偉峰建議,比起海邊或溪邊,還是建議選擇較安全的泳池,且根據美國統計,小孩是溺水的好發族群,提醒家長在小孩玩水時一定要緊跟在旁,才不會發生憾事。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