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7大致癌物...臭豆腐也淪陷? 營養師揭發「真相」


▲國民美食臭豆腐,竟也成為網友眼中致癌物?(圖/示意圖)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近幾年來,台灣食品安全連環爆,讓民眾對於食品失去信心,黑心廠商添加過多的化學添加料,短期攝取無不良反應,但日積月累的毒素恐怕會致病;生活中人們聞「癌」色變,加上網站長期流傳的「致癌食物名單」讓人擔憂,其中包含人們常吃的爆米花、豬肝,甚至連國民美食臭豆腐也上榜,但這些食物真的不能吃嗎?新營養食代營養師鄭師嘉給了答案。

網路流傳7種會致癌的食物名單如下:

1.臭豆腐
網傳: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容易受微生物汙染,它含有揮發性鹼性氮和硫化氫,對人體有害。

營養師說,不只是臭豆腐,台灣氣候長年處於細菌孳生的危險溫度帶,只要沒做好食物儲存,容易產生交叉汙染。不過由於臭豆腐經過高溫油炸,此時可降低細菌汙染問題;反到要注意是否有反覆油炸或使用回鍋油等情況發生,因為吃進這樣的油,反而吃進更多致癌物

2.味精
網傳: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不應超過6克,過多的味精會讓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會限制人體利用鈣與鎂,可能引發頭痛、心悸、噁心等症狀;對生殖系統也有影響。

營養師指出,對於60公斤成人而言,每天最高可攝取7.2公克的味精,在一般正常的烹調用量下不會過量;但有時短時間吃進太多調味料會產生「中國餐館症候群」:口乾舌燥、頸部僵硬等,建議多補充水分、增加循環,協助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3.
泡菜或醃蘿蔔
網傳:長期飲用會讓鈉和水滯留體內,增加罹心臟病風險;此外含有的亞硝酸銨和福馬林都是致癌物。

營養師表示,雖然鈉含量偏高,台灣人攝取這類醃漬物的份量不多,以正常人而言,多喝水就能將多餘鈉排出。但要注意的是,購買前應挑選有食品營養標示之產品,透過觀察內容物標示確定成分,還可注意是否添加如「福馬林」等違法食品添加物,其為很強的防腐劑,常用於醃、燻、乾等食品中以延長保存期限

▼購買泡菜時,需睜大眼睛看清標示。(示意圖/記者楊筱柔攝)



4.油條
網傳:在製作過程中需加明礬,容易導致貧血、骨質疏鬆;同時體內鋁太多,難以排出,會毒害大腦及神經細胞,嚴重恐罹老年癡呆。

營養師解釋,明礬(硫酸鋁鉀)可合法添加於油條,使油炸後呈現酥脆、增添口感, 限量300ppm。雖然國外曾有研究指出鋁攝取過量會誘發失智,但歐盟目前無證據可證實;透過拉長吃油條的頻率則無需擔心,只要多喝水排尿即可代謝;但對於腎臟功能差或洗腎者,則建議避免這類食物。

5.瓜子
網傳:瓜子因快速生長,會吸收土壤中的鉛、鎘、鎳等重金屬,攝入後會造成人體脂肪代謝紊亂,使肝臟聚積大量脂肪,嚴重影響肝細胞功能。

6.豬肝
網傳:每公斤豬肝含有高達400毫克的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且肝臟為解毒器官,恐怕殘留大量動物抗生素、環境毒素戴奧辛等等,建議不要過量食用。

7.爆米花
網傳: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檢測發現,微波爆米花的包裝內袋會釋放一種被稱為「全氟辛酸銨」的化學物質,加熱後會進入爆米花內,過量食用會致癌。

對於上述食物中的豬肝、爆米花等所提及的過量問題,鄭師嘉表示:「許多食物過猶不及對身體都不利,水喝太多也會發生水中毒,燕麥吃過量也容易高血糖,因此飲食中切記不要過度追求單一食物,聽到哪個好就瘋狂的吃,反倒忽略最基本的『均衡營養』原則,吃進身體的營養素千萬不能馬虎。」

▼食用爆米花建議不宜過量。(圖/達志/示意圖)



鄭師嘉表示,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免疫系統之維持,上述7種食物都缺乏「膳食纖維」,飲食中若是缺乏則會提高腸道細胞分泌黏蛋白分解酶之活性,破壞腸道黏膜的完整性,當腸道失去黏膜保護後,毒素容易與腸壁直接接觸甚至入侵體內,進而影響人體健康

為了避免天天吃相同食物,因缺乏營養素而生病,鄭師嘉呼籲,可經常換不同家店買菜;若是外食族,也要多換不同的店家買食物吃,如此一來,可透過多樣化挑選,減少相同毒素累積體內。

她也建議,透過攝取蔬菜、麥麩、堅果等不可發酵之纖維,可促使腸道微生物增殖,增加糞便體積與含水量,可加強毒素清除與隔離,達到解毒作用;此外,每天要補充體重*35c.c.的水分,有助於體內營養素的運送及代謝廢物的排出,並於飲食中減少調味料複雜的重口味及油炸與加工食物

諮詢專家:鄭師嘉營養師,現任新營養食代品牌經理暨營養師、百大企業講師,並於各大媒體擔任營養專家,專長為婦幼營養,亦為淘寶健康達人,個人微博及映客號:心貼心的嘉嘉營養師。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