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低體重早產兒肺出血 成醫心導管治療934克小baby成功

▲成醫小兒科團隊,可非開胸處理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引領心導管手術邁向新紀元,並為極低體重早產兒肺出血等治療帶來曙光。(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肺出血」是早產兒常見的病症,在過去非死即傷死亡率相當高,成大醫院最近完成體重只有934公克女嬰等3名極低體重早產兒,以心導管介入治療肺出血, 追蹤約3個月,狀況良好,開創極低體重早產兒肺出血治療新紀元。

成大醫院一般小兒科主任王玠能表示,從103年至今,成醫小兒科團隊已經為10名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完成這項心導管治療,包括9月的934公克病例、及11月的1201公克、1500公克等極低體重早產兒肺出血治療,據了解,世界最輕體重心導管治療病例,是美國完成,病例約是800公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玠能主任說,胎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有一個管路相通稱為「動脈導管」, 一般正常嬰兒會在出生2到3天之內自行關閉,如果沒有關閉,就叫做「開放性動脈導管」,主動脈的血液就會經由動脈導管 持續流到肺動脈,造成肺水腫、肺出血、心臟衰竭,有生命危險。

▲成大醫院一般小兒科主任王玠能介紹新型細軟的閉合器。(圖/記者林悅攝)

尤其是早產兒因心血管肌肉層較薄,出生後對氧的刺激不足,早產兒出生的周數愈小、體重愈輕,開放性動脈導管的發生率愈高,平均高達30至40%。因有過多的血流向肺部,加上早產兒肺部功能不成熟,擴張性不佳,嬰兒會出現喘、費力現象,嚴重時會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最致命就是肺出血。

▲新型細軟的閉合器可閉合開放性動脈導管,阻止出血。(圖/記者林悅)

至過去對於這一類的病例,如限水及藥物治療無效,就要以外科手術方式開胸堵住出血,但因為手術難度高、麻醉風險等因素,手術危險性相當高,許多病例都無法開刀,但在新的心導管裝置研發及技術提升,這一類的早產兒可以用心導管的方法取代傳統開刀,閉合開放性動脈導管,阻止出血提高治癒率。

成醫小兒科團隊目前已跨越體重1000公克以下,極低體重早產兒的困難門檻,健保於102年開始給付新型細軟的閉合器,可非開胸處理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引領心導管手術邁向新紀元,並為極低體重早產兒肺出血等治療帶來曙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