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諾羅病毒群聚感染,12歲男童半天狂吐8次,同校多名學生中招。(示意圖/123RF)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隨著氣溫回升,諾羅病毒感染進入高峰期。台中市一名12歲男童在本月初因半夜高燒、肌肉痠痛後開始頻繁嘔吐,不到半天時間已吐了8次,家長隨即帶他前往醫院就診。隨後,同校至少有8名學生出現類似症狀,經診斷為諾羅病毒群聚感染,所幸經過治療後,所有患者在一天內症狀均有明顯改善。
台中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徐浩庭表示,最近兩周兒科急診中,超過一半的病患都是腸胃炎,症狀主要包括發燒和無法進食的嘔吐,患者年齡從兩歲幼童到高中生不等,「門診區內嘔吐聲此起彼落,甚至有學生自備嘔吐袋在診間候診」。經排除其他腸胃道細菌感染後,醫院為患者施打止吐針、給予退燒藥等症狀治療,並建議暫時禁食、補充水分,待嘔吐緩解後逐步恢復飲食,患者也在2到3天後症狀顯著減輕。
▲徐浩庭分析諾羅病毒創五年新高與國人疫情解封後瘋旅遊與免疫負債有關。(圖/臺中醫院,下同)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第10周(3月2日至3月8日)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9.0%,但仍是近五年同期最高。此外,過去四週內全國共接獲274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也是近5年來同期最多,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156起病原體檢驗為陽性,檢出諾羅病毒者達152起,占97.4%。徐浩庭分析這與疫情解封後民眾旅遊增加及免疫負債有關。
徐浩庭進一步說明,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力極強的病毒,主要通過糞口或接觸途徑傳染,潛伏期約12至48小時,臨床表現為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水瀉、嘔吐、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在2至3天內緩解,但對於5歲以下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較差者,若出現嚴重腹瀉或嘔吐導致脫水,應立即就醫。
▲徐浩庭提醒,用餐前與如廁後以香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是預防諾羅病毒不二法門。
徐浩庭呼籲,民眾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進食前和如廁後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家長在烹製菜餚及貯存食物時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並徹底煮熟後食用,特別是蚵和貝類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諾羅病毒傳播。如出現水瀉及嘔吐等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待症狀解除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