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0位權威名醫 教你健康密碼



文/今周刊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

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人的身體是「耗材」,隨著年歲增長,身體器官的老化是不可逆轉的,但能透過平日妥善保養愛惜,來增長「使用年限」。只是大多數的人都心存僥倖,非得等到病灶發作,甚至必須進醫院診療,才意識到嚴重性。

「健康管理就像理財,而財沒理好,頂多變窮,但健康數字沒管好,可是會致命的!」國泰健康管理顧問公司預防醫學部部長陳皇光指出,許多人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或認定家族遺傳的基因就決定了身體好壞,殊不知,定期健康檢查、追踪健康數字,並像理財般地細心經營,是可以延年益壽的。

數字會說話!
管理健診數據,靠自己掌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現代社會,人人聞「癌」色變,國人十大癌症中,大腸癌更是連續七年居冠,飲食習慣不佳,便是導致罹病的主因之一。長期大量攝食高溫油炸、炭烤肉品、高鹽高糖食品,且經常外食者,「中獎」機率極高。但放眼台灣的餐廳、小吃店,料理方式還是偏油膩,讓習於外食的三高族群,等於處在致病陷阱中。

事實上,定期健檢,是掌握健康狀態最簡單的方法,但並不意味著把管理健康的工作就此交給健診中心或醫院,更不是健診做完就結束,而是應該透過健診的結果,調整平日飲食、生活作息,尤其不能對器官檢查的數字「冷感」、「無感」,最好了解每個數值代表的意義,再配合自己的年齡、狀態來加以調整。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身為老人醫學專家,自己也定期健檢,他特別關注「三高」,四十四歲的他說,男生四十歲、女生五十歲開始,血糖、血脂、血壓就容易上升,而且這三個數字上升,累積下來的風險就是血管堵塞,而且「三高數字愈高、持續時間愈久,血管阻塞就會愈嚴重。」一旦沒有管控好,可以說後患無窮。

美國一項針對高血壓的終生發展風險研究就指出,血壓與降低死亡率呈現正相關,其中收縮壓(一般標準值為一二○mmHg)若能降低二mmHg,可降低六%中風死亡率、四%冠心病死亡率,一旦收縮壓減了五mmHg,中風死亡率就可降低一四%,冠心病死亡率則可降低九%,可見控制三高的重要性。

然而,許多人依舊輕忽健檢的重要,認為花大錢又沒什麼用,陳亮恭的看法是「健檢要有目標和目的性」,可以依據身體狀況,如果沒什麼異樣,只想確定自己有沒有三高,可以利用政府補助:年滿四十歲以上、未滿六十五歲,政府每三年補助一次;年滿六十五歲以上每年補助一次,進行檢查。

其次,如果家族有糖尿病、大腸癌之類的病史,而且遺傳傾向強,可加一些癌症的檢查,政府也免費提供四種癌症篩檢(年齡層各不相同)。除此之外,自己若有特別關心的疾病風險,就另外追加檢測項目。

當然,近年許多健診中心會推廣磁振造影(MRI)或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檢查,各有優點及局限性,簡單來說,磁振造影對實體器官如肝、膽、乳房等有效,但無法檢查腸胃等中空的器官,此時可以加做腸胃鏡檢查;女性則建議加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陳亮恭提醒:「核磁共振檢查出子宮頸病變時,可能已經一期。抹片檢查不但簡單方便,而且在零期就能發現。」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65期)。

本期相關》
甩掉過時常識! 4個觀念 過無病人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10大特效穴位 一生都好用
健康是獨一無二的,吃適合你體質的食物 
先別急著清冰箱!這些食材妙用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