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竟與腸道相關!台大研究「無害梭菌」成黃體素異常關鍵

▲▼台大醫院與中研院攜手突破性研究,揭開不孕症婦女黃體功能不足與排卵異常之謎。(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與中研院攜手突破性研究,揭開不孕症婦女黃體功能不足與排卵異常之謎。(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不孕症女性體內黃體素不足,人工生殖就容易失敗,但是有些患者口服黃體素仍不見效果,台大醫院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黃體功能不足與排卵異常竟然與腸道內的「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相關,如果體內此菌濃度過高,就會降低黃體素含量,長期作用則會對排卵週期造成影響。這項研究也是國際間首次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與不孕症的關聯。

台大醫院今日召開「揭開不孕症婦女黃體功能不足與排卵異常之謎」記者會,研究由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成功揭示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progesterone)代謝異常的關鍵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婦產部主任楊政憲指出,黃體素是確保胚胎順利著床和正常懷孕的關鍵荷爾蒙,體內黃體素含量不足,是試管嬰兒治療失敗和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之一。也因此,黃體素補充在不孕症治療中很重要,有包含口服、陰道篩劑、注射三種途徑,來補充黃體功能的不足或完成子宮內膜整備。

然而黃體素吸收效果存在個體差異,陳美州指出,雖然口服補充方式最為傳統與簡便,但差異性大,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或流產的風險增加。

不孕症,試管嬰兒,人工生殖,胚胎,試管寶寶,精子檢驗,精子活力,不孕症治療,不孕,冷凍胚胎,胚胎冷凍。(圖/記者趙于婷攝)

▲有些人做人工生殖卻因為黃體素不足而失敗,人工生殖資料照。(圖/記者趙于婷攝)

為了解其中差異性,研究團隊針對14名在台大醫院接受冷凍胚胎解凍療程女性,透過糞便檢體去分析她們的腸道菌叢,從數千株腸道菌中發現「無害梭菌」,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江殷儒說明,在小鼠實驗中,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抑制此菌有助於提升黃體素濃度,而此菌的長期作用則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與卵泡發育,相當於對人類的排卵週期造成影響。

陳美州指出,透過這樣的研究成果,未來可以幫助不孕症患者找到個人化的最佳的黃體素補充策略,容易不足者盡量補充至最高劑量,以提升治療效果與成功率,或是透過針對腸道菌叢進行調控,抑制無害梭菌或者讓其比例下降,改善患者對黃體素的吸收效率,為未來人工生殖技術開拓新的可能性。

此研究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也強化了腸道菌叢對生殖健康影響的研究基礎,於2024年11月7日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腸道微生物》(Gut Microbes),研究團隊正於台大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以進一步探索黃體素代謝腸道菌對於臨床的實際可能應用。

陳美州也提到,研究分析風險較高族群包含肥胖、月經異常、年齡較長女性;且由於該菌喜好醣份,要降低風險可減少醣類食物攝取,也可以讓自己飲食內容多樣,或補充益生菌來增加體內腸道菌相的多樣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