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路邊採20朵野菇吃!出現幻覺看到阿飄 醫一驗驚呼是「魔菇」

有毒野菇。(圖/楊振昌醫師提供)

▲有民眾誤食路邊野菇,導致中毒出現幻覺。(圖/楊振昌醫師提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一名69歲男性在路邊採集野菇約20朵,回家吃了之後出現頭暈、尿失禁,還出現幻覺看到「魔神仔」,經過尿液檢驗發現有「魔菇」代謝物,確定中毒。毒物醫師提醒,蕈類毒性相當複雜,可能導致肝、腎、中樞神經、胃腸道及其他器官毒性,嚴重恐致死。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指出,該個案的兩份樣本經檢測核基因片段序列,顯示為土生念珠菌,明顯與送驗樣本外觀不同,研判應是樣本寄送與處理過程已造成其他微生物大量滋生,因此無法針對標的物種提供正確的分子鑑定結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振昌說,若有照片可協助外觀鑑定,採摘時為白色可能是「綠褶菇」,褐黃色則可能是「赭黃裸傘」,經過尿液鹼性藥物檢驗,檢出psilocin,是「魔菇(psilocybin的代謝物)」代謝物,會產生迷幻、交感神經興奮及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中毒後30~60分鐘可能會產生頭暈、無力、焦慮、擴瞳、視力模糊、脈搏加速、高血壓等交感神經興奮表徵,並可能有時空錯亂、幻覺及躁動不安,少數人會有反社會行為,嚴重者(兒童)可能會有昏迷、高燒、抽搐死亡。

楊振昌提醒,隨著蕈類營養成份及藥用價值逐漸受到重視,自行採摘蕈類及中毒的個案恐將日益增多,但蕈類毒性相當複雜,可能導致肝、腎、中樞神經、胃腸道及其他器官毒性,其中以含amatoxin的蕈類毒性最強,因而致死的個案也最多,因此中毒後應積極治療。

根據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統計,1986~2023年期間共有282位蕈類中毒諮詢個案,即平均每年約7.4名蕈類中毒個案,最常通報的蕈類中毒個案為「綠褶菇」。近年受理4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送驗因民眾自行採食野菇而引發食品中毒案例,經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確認有3例為綠褶菇,1例為擬灰花紋鵝膏。

食藥署提醒,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溼熱多雨的環境適合許多種類的蕈菇生長,尤其是雨後山間、農地、草地、竹林經常會長出朵朵小傘狀的蕈菇,若摘下煮食可能讓自身暴露於食品中毒風險,民眾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也不要贈與親友,以避免因誤食而危害身體健康。

關鍵字: 野菇 毒菇 中毒 魔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